南怀瑾法界
一、南怀瑾: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strong>贤圣有别,无为法的平等观:南怀瑾大师指出,尽管贤圣间的智慧和修行层次各有高下,但佛法的真理是普世的,每个个体的理解和实践都可能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共同追求同一真理。strong>入世与出世,平等的法界:悟道并非局限于出世,佛法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认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并无高下之分,都在佛法的
二、南怀瑾谈施食注意事项
南怀瑾谈施食注意事项如下:1. 施食杯中放清水,以及白米(或饭或面食)七颗。左手屈中指,散竖余四指持杯,右手屈无名指置杯口。2. 观想传法上师自顶而入,与己合一。3. 观想梵字“嚂”放光,洗净遍法界与山河大地,以及自己身心。4. 念净法界咒“唵嚂”。5. 观想文殊师利菩萨,自顶而入...
三、南怀瑾谈施食注意事项
南怀瑾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徒和学者,他对于施食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建议:1. 准备动作:施食杯中应放清水,以及白米(或饭或面食)七颗。左手屈中指,散竖余四指持杯,右手屈无名指置杯口。2. 保持清洁:施食用的器皿一定要保持清洁,施食前应先洗手。3. 念咒语:在施食过程中,要念净法界咒二十一...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南怀瑾)09
只是,佛菩萨是法界身,你的身心清净到什么程度,就相应到什么程序。佛菩萨是法界身,平等施与一切众生。从了义上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俗上讲,离开了那个佛(不是相上的哦),也就没有众生。所以《普贤行愿品》上讲:“众生为根,佛菩萨为枝叶华果”。可参见《楞严经》卷六,看看观世音菩萨...
南怀瑾: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
宋儒反对佛教,说佛教是‘无父无君’的,这误解太大了。真正的佛法——‘至孝’。出了家,为了解救自己和别人的痛苦,应该赶紧用功,修道成道,使亲生的父母眷属得到好处,并且利及七世的父母亲友,更扩而大之,行菩萨道,救济法界一切众生。这才是伟大孝道的充份发挥,又有什么好争论怀疑的呢?!
南怀瑾貌似也是佛教佛学大师,他讲的大千世界他认为一日月绕一须弥山周转...
一千个日月绕一须弥山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平常我们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这样来的。南怀瑾是一位大德,这个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但是大德并不代表就是佛,只是尚未成佛的未来佛。只有佛才是究竟圆满的觉悟者,是究竟的觉悟,也是圆满的觉悟,也是...
南怀瑾语录三千年读史
南怀瑾语录三千年读史 1) 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2)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3) 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
南怀瑾老师开示:什么是作意
作意是佛法中常用名词,用的很广泛,意思也不尽相同。以普通的意思解释一下。作意:心所名。相应于一切之心而起者,具使心惊觉而趣所缘之境之作用。俱舍论四曰:“作意,谓能令心惊觉。”成唯识论三曰:“作意,谓能惊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在...
谁看过南怀瑾的忏悔文?
三、太湖大学堂不是宗教团体,不提倡宗教。是为了研究教育文化而开办,也没有常规招生。有缘的好朋友,合条件的,一起做研究而已。偶然有缘来旁听的,出去说是参与了什么什么班,都是他们自己叫的。我来这里也是挂单的。四、你们是小说故事看多了,什么断臂求法,程门立雪,还有不见面就跳河的,还有...
南怀瑾教如何打坐禅修
您现在看到的是印度瑜伽术里的单脚站立,由南怀瑾先生示范,这种姿势和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候的卧姿以及许多各式各样的坐姿都是静坐的姿势,统计起来大约有96种之多。 在这么多姿势当中,以坐姿势最容易让身心进入静的境界,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毗卢遮那佛的七支坐法。 毗卢遮那佛是法界体性佛,又称为“中央佛”,佛家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