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鄄城过年的风俗
1、写个山东济宁邹城的春节习俗
鄄城有抬石头神的习俗。郓城也有类似习俗。邹县等地十日作脯,谓之“纳福”。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灯节。 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们往往端着灯互相照照脸庞,还要照一照屋内屋外的各个角落。 山东花灯的种类繁多,各有特色。面灯和萝卜灯的农家气息比较浓厚,而彩灯...
2、邹城的风俗习惯
3、大年初一不能打扫庭院 此外,大年初一早晨不能从井中汲水,不能打扫庭院和室内(白天即使扫也要从门口往里扫,且垃圾不能往外倒),吃过饭的碗筷不洗。4、祭祖先 家家祭祖先(有的地方叫“送老的”,即把除夕从祖墓请来的祖先再送回去,也有大年初三晚就把“老的”送走的)。5、六月初一 农...
3、山东民风民俗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种扑灰起稿手绘年画,产地主要分布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早期的扑灰年画以水墨为主,从清代道光年间逐步发展为以色代墨,并趋向艳丽。由于大笔纵横,自由挥洒,有抹的味道,艺人们称其为“抹画子”。内容大都表现喜庆,很适于民户节日张贴。“...
4、山东鄄城特产:鄄城馒头
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鄄城馒头的制作方法 1.将发酵面(老面)加面粉、水和成面团,放入盆中或醒发箱发酵(发酵时间视室内温度和老面的多少而定);2.取出发酵好的面团加白糖(白糖可...
搜集传统节日风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
山东省鄄城县结婚风俗是什么样的 啊?
鄄城话与普通话很接近,但从音系上看,更接近河南话,属北方方言中原区。全县语音基本一致,唯南部与菏泽语音较接近。称谓:父亲称“爹”;母亲称“娘”;祖父称“爷爷”;祖母称“奶奶”;伯父、岳父称“大爷”;伯母、岳母称“大娘”;外祖父称“姥爷”;外祖母称“姥娘”;舅母称“妗子”;兄称“...
除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都是什么习俗?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
节日有关的民间习俗
1、春节(正月初一):习俗如下: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
山东省鄄城县结婚风俗是什么样的 啊?
在鄄城县,订婚和结婚的风俗颇有讲究,但并非强制遵循。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男方在订婚时会携带一万元现金和一块银元,象征“万里挑一”,还有男家的生辰八字和一些糖类礼品,女方也会准备三千三百元作为“过了轩”,并交换各自的生辰八字,称为“换语录”。婚礼当天,男方需准备新房,女方则准备嫁妆。
走百病各地风俗
在鄄城,人们在走百病的活动中,一大早就外出散步,甚至骑着牛、马、驴、骡在大路上奔跑,寓意“跑百令”,当地人相信这能带来健康,有谚语说:“跑一跑,不见老。”另外,有的村庄有登高远眺和灸翁仲的习俗,家庭中也有在家灸衣带的活动,称为“灸百病”。而在潍县,走百病的传统尤为独特,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