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书》原文
1、通书的原文
《通书·诚上第一》:“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诚下第二》:“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
2、颜子第二十三原文及翻译
原文:《通书·颜子第二十三》: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一样)也。处之一,则能化...
3、翻译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意思是: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节选原文: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
以文载道的意思
意思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出处:宋·周敦颐《通书·文辞》。原文:“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释义: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里指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全文翻译是什么?
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出处:《论语·阳货篇》赏析...
周敦颐字茂叔 ,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 的翻译
翻译为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原句出自于元代脱脱,阿鲁图的《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
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是怎么样的?
翻译:我希望有一个人和我冷暖相知,有一个人与我分享喜乐。天地再宽我们一起丈量,岁月再长我们一起共度。出自周敦颐的哲学著作,现存者只有一幅从道教图录中改装过来的《太极图》、二百多字的《太极图说》和不满三千字的《通书》。创作背景: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
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
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写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
“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岁月没有改变他的心性,尘世的生活没有污染他的内心。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原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译文:从肮脏的泥土中诞生出来不受他感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觉得妖艳。岁月没有改变他的心性,尘世的生活没有污染他的内心。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翻译...
翻译为: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所作《爱莲说》,原文选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