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香囊的故事
一、端午节香囊的由来
端午节佩香囊习俗的由来 据传说,古时候,各种妖魔鬼怪在特定的时候会出现,比如有的在白天,有的在晚上,有的在清明,有的在七月半。其中,五月五日的午时被认为所有妖魔鬼怪都会活动的时刻。"三五"相重,即五月、五日、午时(午与五谐音),成了魔鬼的时刻。因此,这个节日也被称为"重五节"或"五毒日"。相传,在这个时刻,如果能避开妖魔鬼
二、端午节挂香包香囊的由来
1、追溯香包香囊的起源,早在先秦时代,女子用五线制成的饰物戴在头上,到了南北朝时期,就发展为香袋,到了唐代,出现了装有香料的香球。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黄、艾叶、熏草等,其作用在古代被神化了,就如《封神榜》中的小哪吒的红兜肚,有斗邪必胜的效果。2、五月俗称毒月,而在荆楚岁时记,也记...
三、端午节戴香囊的来源是什么
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
四、端午节戴香囊的意义
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征屈原的品德节操将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驱瘟避疫,强身健体的作用。香包亦叫香囊。其根探于古代的“艾虎”、“艾符”。在古代,有人在端午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把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或把彩绸剪成虎形,粘上艾叶一,插一在头发上或佩带在胸前以祛瘟辟邪,这就...
五、人们在端午节为什么要做香包?
端午节的香包一说是避邪,一说是为讨吉利。传说屈原投江时正值夏天,蚊虫四飞,民众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纷纷用艾草点燃,以烟熏虫,后有人建义,何不以布包檀香。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香包后,再串以布绳,紧挂颈间,人人一串,蚊虫污物不敢近,相传下来,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习俗。农历的五月...
端午节挂香袋的由来
1、据考证,端午节佩戴香荷包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国民以“简棕”(即竹简贮米)投入汨罗江祭奠屈原,使鱼不损伤其遗体;又据《初学记》中记载:汉光武年间,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官名)对他妻子托梦说:“你们祭祀的东西,被江中蛟龙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蛟龙最...
端午插艾叶戴香包寓意什么端午节为什么要佩香囊
端午插艾叶的寓意:在民间风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门上插艾草和菖蒲,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来以驱瘠化敛。也有吃五毒饼这—习俗,象征可以防小人,健康好坛的好兆头。端午节戴香包的寓意:据传,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征屈原的品德节操将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
端午节香囊—“麽乜”
关于为什么要制作和为什么在端午节这天送孩子这样一个香囊,也是有来历的。下面讲几个小故事,先说的是一个含迷信成份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一对夫妻,家有儿女两人。当时的生活条件很不好,他们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外面还有干不完的农活。夫妻俩人为了不让孩子出去乱跑又不想耽误田地里的农活,每天把两...
端午节香囊的由来
端午节佩香囊习俗的由来 相传古代,许多妖魔鬼怪出来伤人,可是这些鬼怪出来也有一定时辰、季节,有的在日间,有的在夜间,有的在清明,有的在七月半。牛鬼在夜间,蛇神在日间,牛鬼五更鸡叫回阴府,五步蛇午时才开眼,新鬼出现在清明,老鬼只在七月半。传说,每年五月五日午时,这个时辰是所有妖魔鬼怪...
端午节为什么要佩戴香囊
从此,人们每年在这天佩带金属、香气之类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渐渐地发展为今天的香袋。端午节有哪些禁忌 一、躲午习俗 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民间认为这一天不吉利,有“躲午”的习俗。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家家都在门旁插艾蒿以驱避邪秽,小孩身上要佩戴棉布缝制的狗、小人等,这些东西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