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合祀是什么意思?

匿名2025-06-30 21:3957 阅读23 赞

1、古代皇帝祭天到底祭祀的什么天呢?

在古代,皇帝祭天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国泰民安,古人非常敬畏神明,认为上天有着赐予生命的恩德。古代的统治者被分为三皇,分别是天皇、地皇和泰皇。周朝时期的祭天大典是在每年冬至这一天,在国都南郊的圜丘(圆形祭坛)上举行的。秦朝关于祭天的记载不多,只知道有三年一次的郊祀礼仪,而秦朝以冬十月为一年的开始,所以郊祀也在十月

2、昊天上帝祭礼

明朝太祖洪武十年,确立了每年正月在南郊合祭天地的礼制,大祀殿用大屋覆盖祭坛。明成祖迁都北京后,遵循南京规制,于永乐十八年在正阳门南建大祀殿,继续合祀天地。嘉靖九年,世宗改变了天地合祀制度,另建圜丘以区分祭祀。清代沿袭明制,顺治年间恢复并扩建了天坛的建筑群,包括圜丘、大享殿等,同时保...

昊天上帝祭礼

3、地坛祭祀沿革

明朝前期,祭地与祭天在今天的天坛内合祀,直到明嘉靖九年定立四郊分祀制度后,才另建坛祭地,当时称为方泽坛。嘉靖十三年,改名为地坛。2006年05月25日,地坛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祭天历史

唐代祭天礼除了延续前代礼仪,皇后也开始参加,表明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在皇城门楼上举行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到景灵宫祖宗神像前行“恭谢皇帝祭天时穿着的礼服--衮冕礼”。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改变圜丘礼制,定每年孟春正月合祀天地于南郊,建大祀殿,以圜形大屋覆...

祭天历史

5、创始元灵的真实身份

在明朝初期的天地合祀大典中,正位设昊天上帝、皇地祇神位;明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天地分祀,圜丘冬至大祀正位设昊天上帝神位;嘉靖十七年(1538年)嘉靖皇帝易昊天上帝号为皇天上帝,至此北京天坛供奉神位便为“皇天上帝”。创始元灵,洪荒流中的一个神仙,在里面认为他是天地间出现最早的神仙,也就...

创始元灵的真实身份

天坛的剧情简介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实行天地合祀,叫做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 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目前的主体建筑除祈年门和皇干殿是明代建筑外,其余都是...

昊天大帝是什么来历

昊天大帝是主宰宇宙万物的至高神。在历代王朝及儒教中,他代表着天或者等同于天,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祭祀与供奉:在明朝初期的天地合祀大典中,昊天上帝与皇地祇神位并列正位。明嘉靖九年后,实行天地分祀,圜丘冬至大祀正位专门供奉昊天上帝神位。嘉靖十七年,嘉靖皇帝将昊天上帝号改为皇天上帝,但...

【探讨】在嘉靖皇帝眼里,什么是有恩、有仇必报?

嘉靖皇帝在改正祀典中,将朱元璋制定的关于天地合祀,孔子祀典等多项规定改动了。这无疑动摇了祖制不得变动的陈腐观念,一定程度上为改革活动的开始清除了思想障碍。同时,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嘉靖皇帝也对社会弊端采取一些清理措施,以挽救王朝日渐明显的颓势。从这点出发,他对主要由地方官员发起的改革赋役的活动予以支持...

求,北京天坛解说词

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有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瓦,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改三色琉璃瓦为统一蓝瓦金顶,象征着“天”,并将大殿名称更名为“祈年殿”。它是孟春祈谷...

北京地坛起源有什么样的说法?

1530年,世宗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集群臣596人议郊祀典礼。有82人主张分祀;84人主张分祀而又以为既成之法不可轻改,时机尚不适宜;26人主张分祀而以山川坛为方丘;206人主张合祀而不以分祀为非;还有198人不置可否。明世宗“自为说,以示礼部”,将南郊的天地坛改为圜丘专以祭天,在北郊...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