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端午节熏的是什么?
一、闽南端午节熏的是什么
闽南端午节熏烧的是艾草。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熏烧或者悬挂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艾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和一味普通的中药,但是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艾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和中国。艾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
二、端午节为什么要熏艾条?
端午插艾条,除了“驱邪”的说法,更重要的与古代人对端午时节的“保健”有关。据介绍,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端午...
三、统计一下端午节熏黄烟是哪些地方的习俗?
熏黄烟:端午节当天中午时分,每家每户都要点燃黄烟往墙缝、屋角等边边角角处喷。 煮粽水洗身: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 喝“午时茶” 端午当天,人们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野草树叶,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叶等混在一起晒干,收...
闽南端午节家家烧什么中药?
应该是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但不一定烧吧,艾草倒是可以烟熏除虫,当然也有洒雄黄酒。。。
关于闽南的端午节风俗
侨乡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端午节来临前,人们在大门、房门的门楣之上悬插五种植物,即榕枝、艾叶、菖蒲、柳枝和大蒜头,俗称“五瑞”。这些多为芳香科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端阳……悬蒲艾及桃枝于门,贴符及门帖。”炒午时盐...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4、游百病 游百病,为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的由来是相传战国时。
端午节的各地习俗和来历?
“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
闽南端午习俗
饮雄黄酒也是闽南端午节的传统。雄黄酒具有解毒驱瘟的功效,人们相信在端午这一天饮用,可以驱邪避疫,祈求健康。闽南地区的端午节习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生活,也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上是关于闽南端午节习俗的简要介绍和解释。
闽南传统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闽南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端午习俗。据介绍,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包括门楣插“五瑞”(即五种植物)、小孩胸佩香袋、泡雄黄酒、炒午时盐等。另外还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习俗叫“采莲”,采莲队伍中有铺兵、锣鼓阵、花童或男扮女装的提花婆,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手举长杆幡旗的“醉汉”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