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冬至来历是什么?

匿名2025-06-29 17:315 阅读22 赞

一、冬至快到了,福州人那天要吃的那个普通话怎么讲,我只会福州话的那个名称...

冬至,福州人俗称“冬节”,与春节、夏节(夏至)、秋节(中秋)并称为四大重要节日。与外省某些地方的人们基本不过冬至有所不同的是,福州人一直把冬至看作一个十分重要的、隆重的节日。福州人过冬至有两个时段,冬至的前一夜,叫“搓夜”;冬至当天早上则要吃。“搓夜”主要由家庭主妇来主持,先在祖先神位

冬至快到了,福州人那天要吃的那个普通话怎么讲,我只会福州话的那个名称...

二、福州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福州地区将冬至称作“冬节”或“团圆节”,在冬至的前夜,家人团聚一起搓制“米时”,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完成搓制后,于冬至早晨将“米时”煮熟,外面裹上黄豆粉并加入糖分来享用,这样的传统食物被看作是吉祥和好运的象征。出嫁的女儿会在冬至当天送回“米时”到娘家,以此来表达她们的孝心。每当冬至来...

福州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三、冬大于年是什么意思?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周朝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之传统的承袭,因冬至日总在十一月初一前后。此外,也与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观念有关,如蔡邕《独断》中的解释:“冬至,阳气生,君道长,故贺。”民间的冬至节俗,又要比官方礼仪丰富得多。东汉时,天、地、君、亲、师,都是冬至...

冬大于年是什么意思?

福建冬至吃什么

福建冬至吃汤圆,福州叫搓米时,厦门和泉州叫搓圆。在福州的冬至习俗中,有特别的搓米时习俗。米时是一种糯米制成的冬至小吃,福州人搓米时时,桌上置竹箩,箩中放红桔数粒、红筷一双、纸花一对等。祈福来年好运,故而成为福州冬至传统中重要活动,象征全家团圆的美好寓意。泉州有“冬节小年兜”的谚语。

福州传统习俗,祭拜闽王搓“米时”迎冬至

福州人过冬至的传统习俗主要包括祭拜闽王和搓“米时”。祭拜闽王:福州人在冬至时节有祭拜闽王王审知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冬至祭祀天地先贤的传统,人们通过向闽王虔诚敬拜,表达对其功绩的敬仰和怀念。搓“米时”:搓“米时”是福州冬至习俗中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米时”是一种由糯米制...

福州冬至吃什么

在福州,冬至俗定这一天为“冬节”、“团圆节”,有“冬至大如年”一说,一般都要吃“米时””(是合起来的一个字,xi第四声)。旧时,人们在此节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时”。福州人搓“米时”时,桌上置竹箩,箩中放红桔数粒、红筷一双、纸花一对等。搓“米时”也称“搓圆...

福州冬至吃什么

“米时”是由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后压成半干,再搓成的圆形丸子。煮熟后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口感软糯香甜。搓“米时”寓意团圆,“米时”则象征“时来运转”,是福州冬至的重要习俗。酿青红酒:福州人在冬至这一天会选择酿青红酒,因为此时气候适宜酿酒。酿好的酒可以赶上来年的正月办...

福州的习俗有那些?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

福州人有什么风俗文化特点

冬节是福州地方特有的一种时令节俗,它是被定在农历冬至。 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都会在祖先神主的祭台前陈列寿面等贡品,桌面放一支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现在都已经改成盛在大瓷碗里了),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边搓丸边唱福州地方民谣,人们将搓好的丸煮熟后蘸糖豆粉吃,象征着全家都能够团团圆圆,生活都能够甜甜...

糍粑的传说

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