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乡村冬至祭祖习俗
一、冬至为什么要扫墓 冬至扫墓习俗的由来
冬至最初在周代起,主要是为了像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乞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而经过多年的演变变成了祭祀祖先、上坟的习俗。到现在上坟主要流传在潮汕,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
二、潮汕特色的风俗习惯
五、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三、潮汕所有传统节日 详细的时间 关于每个传统节日的诗句或对联百度知 ...
十月中旬,立冬节来临,扛甘蔗回家,吃甘蔗、补品,潮阳一带还有吃香饭的习俗。此节日象征着丰收与健康。十一月末,冬至节,吃汤圆、拜神、祭祖、扫墓。此节日不仅是对先人的祭拜,也是对家庭团圆的期盼。元旦至十二月二十四,答谢神恩月,各乡村选择吉祥之日,举行答谢神恩仪式,作为今年最后的社日,祈求来...
潮汕地区的文化习俗
在潮汕地区,有些农村除人人吃汤丸外,还将汤丸祭拜祖先,喂家畜,将冬节丸贴在家畜的头、角、身上,或者贴在门环、家具等上面,以祝祈平安过冬,来年健康兴旺。 和潮汕地区冬至吃冬节丸相比,在北方地区则在这一天吃馄饨(类似潮汕的饺子),这是因为在古代,馄饨是北方民间祭祖的食物,而那里的人们也认为“冬至大如年”,...
潮汕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哪些?
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除夕 潮汕人称之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节日...
游神赛会详细资料大全
类别:民俗文化活动 节俗文化 潮汕节俗文化受神话天命观信仰影响较深,四时八节祀神各有对象:如正月初一拜天公祭祖,十五元宵游神,九月初九重阳拜太阳公,十月十五拜五谷主爷即神农氏,十一月冬至拜神明祖宗,十二月廿四(小年)神上天,拜灶神,十二月三十日遍祭众神等。然而,祀神对象虽然众多...
潮汕春节民俗有哪些?
1.冬至冬至,俗称"冻结","长至节","亚岁"等,它是我国自晋朝至今的传统节日,潮汕人在冬至那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传统习俗,象征合家团圆,诸事圆满.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并备三牲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
潮州的民风民俗
<<潮汕冬至习俗>> 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
冬至扫墓由来,谁知道
」(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并为一了)而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写一篇介绍潮汕独特的春节习俗,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谢谢~
九月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南朗人历来有在九月九日当天登高的习俗。登高者多为青壮年人,地点多在大车村蒂峰山。冬至 民间喜用三牲(鸡、猪、鱼)祭祖,南朗已婚妇女有“担冬”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带活鸭、鲜鱼、猪肉等食品。一般冬至前几天开始“担冬”。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 俗称年三十或团年,是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