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祭人头风俗
一、猎祭人头风俗由来
在古代,砍人头作为祭品的习俗源于原始宗教信仰,特别是以人头进行“血祭”的传统。这种仪式在众多民族中都有过,尽管在解放前,中国大部分佤族地区已废除了这一习俗,但在西盟地区的部分佤族群体中仍然有所保留。关于佤族砍头祭祀的传说,有几种不同的版本。马散佤族的传说中,克立托的妻子因通奸而病重,克立托通过卜卦得知需用人头祭祀
二、猎祭人头祭祀过程
在古代和解放前,佤族的习俗中,每当新木鼓制作完成并举行叫谷魂仪式时,龙摩爷神山的竹筐中还会保留着用来盛放人头的器具。这一传统中,为了祈求社神保佑地方平安和粮食丰收,会组织猎人头的活动。这是一个全寨子共同参与的事件,由年长者和头人通过占卜选择吉日,派出几十位壮汉去执行猎头任务。猎获人头后...
三、猎祭人头的风俗由来
佤族砍头祭祀的习俗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传说:1、马散佤族人讲:“很久以前,克立托买了一个穷(佤族人称买来的奴隶为穷),一天克立托外出,穷与克立托妻通奸。此后,克立托妻便卧床不起。克立托用石头凿一石鼓,屡敲不响,卜卦问天。老天暗示,须以穷头相祭才能敲响。克立托乃杀穷,以其头祭石鼓。
叫谷魂旧俗
佤族的自然宗教信仰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特别是西盟佤族的信仰尤为深厚,他们认为山川、河流、生物乃至不可理解的现象都存在灵魂,即“鬼神”。原始宗教影响下,人头祭奠是通过牺牲人作为“血祭”的形式之一。虽然解放前大部分地区已废除这种习俗,但在西盟仍有部分保留。佤族砍头祭祀的起源有多种传说:马散佤...
猎祭人头的祭祀过程
将红包头戴在人头上,把米粒、鸡蛋喂给那人头“吃”,然后祈祷,给人头敬酒,几个妇女一边哭泣一边给人头梳洗。人头砍到了,就要祭人头。主祭人家是经过头人选定的、能承担祭礼期间村民吃饭的富有人家。祭礼活动结束后,由主祭人家的壮年男子,在众人的吼叫声、铓锣声、木鼓声中把人头装进竹笼里,抬...
佤族以前吃人吗
不。在佤族最古老的祭祀文化中,“猎人头祭谷”是最有神秘色彩的一种祭祀活动,是用活生生猎回来的人头,在“猎人头祭谷”历史传说中,最开始是是村寨部落里奉献者自愿献身给神灵,而后来自愿捐献者越来越少以后,在各个部落里就开始争夺人头,演变为部落的战争。用活人祭祀的活动直到1954年以后才结束...
探访云南密林深处的佤族,亲历狂野的木鼓节,看剽牛献祭
佤族有句俗语说:“木鼓一响,人头落地。”为什么要砍人头呢?有关佤族背景的文献《司岗里》里,曾多次提及不砍人的话,小则谷物长不好,大则遭人祸天险。所以砍人头的作用是确保其祭祀木鼓仪式的完整,避免招来天灾横祸。拉了木鼓后,把猎来的人头供奉在木鼓房的人头桩上,祭祀仪式才告完成。至于该砍...
祭龙摩爷情况简介
龙摩爷,佤语中的“众神灵居所”,在每一个佤族部落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存放和供奉人头以及祭拜神灵的神圣之地,象征着部落的精神寄托。然而,随着1958年国家禁止猎人头的政策实施,佤族人民改用牛头作为新的祭祀供奉物,以此延续传统习俗。位于云南省西盟县新县城龙潭湖之巅的龙摩爷圣地,见证了历史...
老家有哪些自己很不屑的民俗?
我们那边不流行闹洞房,但是很流行扒灰,基本流程大概就是主持人会在新人和双方父母 六个人都在台上的时候,故意将公公和媳妇往那个话题带,比较过分的还有让公公抱儿媳妇、背儿媳妇、亲儿媳妇等等,总之毫无下限,所以我很讨厌这种风俗
金三角砍头族指的是什么
当“老头人”说到解放前佤山的鸦片种植时,许多人寻问起佤族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砍人头祭谷子。有人问:“听说毛泽东当年在会见您时,专门讲了砍头祭谷子的事情。毛选上也有相关的记载,当时您是怎样回答毛主席的?”“老头人”神气地直起了腰,又顺了顺腰上的那支从50年代一直带在身边的“勃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