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冬至的来历和传说
1、冬至和夏至是怎样由来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立一个8尺长的竿子,如果有一天中午的竿影长1尺6寸,则这一天就是夏至;若影长是1丈3尺5寸,则这一天就是冬至。就是用了这个简单而科学的方法,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了“年”的长度——从夏至到夏至或从冬至到冬至。在记载我国上古时代历史的《尚书》中有一句话:“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
2、谈谈《尧典》与中国古代历法的关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节气,并能准确的推算出日南至也就是冬至的日期,《左传》记载了两次冬至日,一次在公元前655年,一次在公元前522年,其间记闰月48次,失闰一次,共计应有闰月49次,此即19年7闰法,显示春秋时期的历法已比前代历法准确。秦...
3、登封哪里的东西好吃?
每次回登封,总会有种熟悉的滋味萦绕心间,这便是商埠街路口的星期八烧饼夹串或夹卤肉,夜市上的饸烙面涮菜,以及登封西关老街上那家开了30年的饺子馆。这家饺子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老县委大院还在西关街的时候,而那家店则紧挨着老县委大院的旧址碑。自上小学起,我就在这家饺子馆吃饺子,直到初中...
4、登封观星台的旅游特色
周朝灭商后,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以及寻求建设东都洛阳的确切天文依据,周公姬旦修建了“测景台”。通过测景台的观测,周公姬旦确立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并划定了“春、夏、秋、冬”四时。
5、天文地理的登封观星台
我国古代历法特别重视冬至这个节气,准确测定连续两次冬至的时刻,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根据观测结果,我国古代上百次地改进了历法。郭守敬于公元1280年编订的《授时历》来说,通过三年多的两百次测量,经过计算,采用365.2425日作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这个数值与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相同...
嵩山的历史文化
唐尧晚年数次到登封箕山拜访许由,许由因不愿接受禅让而颍水洗耳,箕山、颍水、洗耳泉、饮牛坑、许由冢等文化遗存在诠释着许由高风亮节的同时,也彰显着尧帝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德。后来帝尧巡狩阳城,并以百岁之高龄驾崩于嵩山脚下的登封阳城。他把生命交付给了嵩山,嵩山也成了禅让美德的丰碑。舜,传说中的上古...
古代历法中说日影每日移行一度,一年360度,请问这个角度是怎么算的?
回答:什么叫历法?简单说来,就是人们为了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立的长时间的纪时系统。具体说,就是年月日时的安排。时间的计量单位也和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一样,是人为规定的。但是,人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利用和生产实践密切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作为天然计量时间的尺度,这对人们计量时间的工作,将带来...
腊八粥是哪八种食材,十二月初八怎么就成了特殊的日子?
腊八粥最早的来历可以追溯至宋代,原本是一种祭祀活动。在腊八的当天,上至朝廷官府,下至黎民百姓,还有众多的寺庙,都要做腊八粥,进行祭祀。祭祀的对象包括: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这些都是可以和田地扯上联系的神祗,期待翌年五谷丰登...
冬至是冬天的结束还是开始(二十四节气之首是立春还是冬至)
登封市文化馆馆长闫松涛说:“天文划分法把冬至放在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有两个不利方面。一是把一年四季搞乱,冬和春、春和夏、夏和秋,秋和冬混为一体,使四季不明;二是与生活习惯不符,冬至过后,是小寒和大寒,天气越来越冷,农历新年久等未到,春的气象久不发生,使人感觉不到新年新气象...
中国古代历法,也就是皇历,是怎么来的
前就已经有了用甲骨文记载的历书。我国古代使用的历法有皇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六种,其中以传说是由轩辕黄帝创建的“黄历”最为古老。正如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乐·歌登封章》所言:“炎图丧宝,黄历开睿。”由于古时我国使用“黄历”的区域广阔,影响很深,所以人们习惯把历书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