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正月初五
一、仙游是初五过大年还是初四呢!
所谓过大年就是除夕夜团圆,在这方面,仙游和我国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除此之外,在莆田和仙游地区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叫做“做大岁”,其中莆田是正月初四夜做大岁,仙游是正月初五早做大岁。做大岁的来历和明朝倭患,据说有一年除夕前,倭寇攻打兴化府(莆田旧名),至正月初二城陷(有明一代唯一被倭寇攻破的府一级的城,丢脸呀)
二、做大岁由来
在经历了六十日的倭寇统治后,人们在初五重新“过年”,称为“做大岁”,以纪念那段痛苦的历史。尽管仙游和莆田两地的“做大岁”日期略有差异(仙游为正月初五,莆田为正月初四),但这一习俗作为抗倭的象征,至今仍然延续,承载着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三、福建莆田春节风俗
福建莆田春节有“一年过两次年”的风俗。一年过两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大年初五。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
四、莆田初四过大年的来历
民间相约,正月初二探亡日,不上门走亲;正月初四(仙游地区正月初五)“大年夜”。家家户户围炉团圆“做大岁”,初五循年初一旧例,早餐人人吃线面,重过新年。“做大岁”时,许多村里都会组织莆仙戏演出、十音八乐等文娱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莆田民间非常重视初四,仙游是初五做大岁的习俗。我们...
五、收集莆田春节的传统节俗5个
同是莆田市的仙游县岁时风俗,与莆田市区(原莆田县)又不相同。莆田是正月初四“做大岁”,而仙游县却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这是因为那年倭寇攻陷莆田城后,次年冬大举进犯仙游县境,到处杀掠。仙游城内百姓四处逃生,流离失所,无法团聚过年,直至戚继光兵到,倭寇溃逃,百姓才得以重聚团圆,明嘉靖...
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莆田从明代开始有一个独特的民俗,过年要做两次岁,即三十暝和初四暝。莆田初四(仙游部分地方为初五)要和大年三十一样,重新过一次大年,规模一样隆重。这是因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
在莆田市,有两次过大年,这是为什么呢?
莆田是正月初四“做大岁”,而仙游县却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这是因为那年倭寇攻陷莆田城后,次年冬大举进犯仙游县境,到处杀掠。仙游城内百姓四处逃生,流离失所,无法团聚过年,直至戚继光兵到,倭寇溃逃,百姓才得以重聚团圆,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起,仙游民间便俗定正月初五日,吴宅人吴廷珠(...
为什么北方把初五叫做破五?南方初五有什么主要的习俗么?
5. 其他习俗:在一些地方,正月初五还有其他特殊的习俗。例如,在福建仙游,有正月初五做“大岁”的习俗。相传明朝时,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各地,仙游遭受倭劫,“大岁”(即年)做不成,便将“大岁”移至初五日补做,依照除夕一样,全家大小欢聚一起,吃着线面,菠菜,桌上烧着柴火,大人发给小孩压...
莆田正月初四过大年的由来
"做大岁"是莆田人民为了纪念倭寇之乱的历史,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节俗文化。民间约定,正月初二为探亡日,人们不上门走亲;正年初四(仙游地区为正月初五)为"大年夜"。家家户户围炉团圆,庆祝"做大岁",初五则依照年初一的习俗,早餐食用线面,再次庆祝新年。二、莆田民间的庆祝活动 在"做大岁"期间...
莆田为什么一年过两次年?
莆田从明代开始有一个独特的民俗,过年要做两次岁,即三十暝和初四暝。莆田初四(仙游部分地方为初五)要和大年三十一样,重新过一次大年,规模一样隆重。这是因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