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到10点是什么时辰子午流注?
一、子午流注疗法的时辰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5. 子午流注揭示了因太阳与地球位置变化引起的人体12条经脉在不同时辰的兴衰规律。6. 脾经在上午9点到11点最旺,此时是脾脏调节消化、吸收、排泄的关键时期,也是血液运行的枢纽。7. 心包经在晚上7点到9点最旺,它保护心脏并维护气血通道的畅通,有助于心脏健康。8. 三焦经在晚上9点到11点最旺,作为六腑之一,三焦经负责调节全身
二、子午流注疗法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
在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盛,胆汁进行新陈代谢;丑时(1点至3点),肝经活跃,促进肝血更新;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盛,输送新鲜血液至全身,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盛,利于排泄废物。辰时(7点至9点),胃经活跃,利于消化吸收。辰时过后,脾经(9点至11点)助力...
三、准确的子午流注时间表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为旺盛,帮助吸收早餐的营养,促进血液生成。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为旺盛,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中午的消化。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最为旺盛,有助于吸收午餐的营养。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最为旺盛,帮助排出小肠下注的水分及全身的“火气”。
四、子午流注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10. 酉时(下午17点到19点):肾经当令,适当饮水可保护血管。11. 戌时(晚上19点到21点):心包经当令,拍打膻中穴可增强心脏活力。12. 亥时(晚上21点到23点):三焦经当令,是休养生息、养护百脉的时期。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与人体脏腑气血运行及五腧穴开合...
五、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子午分时,子时一刻是一阳之始,午时一刻是一阴之始,故以子午分之。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十天干对应十二经脉,每经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阳经有原穴,阴经无原穴。如甲出丘墟,乙太冲。《千金》记载,六阴经也有原穴。阳日气先行,阴日血先行。得时则开...
子午流注对应的十二时辰养生法
晚上19点到21点是戌时,心包经当令,拍打膻中穴可增强心脏活力。晚上21点到23点是亥时,三焦经当令,此时应休息,养护百脉。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相结合。子午流注抗癌疗法依据这一理论,根据时辰、病情、个人体质和地理位置...
晚上9点什么时辰
晚上9点是亥时,对应现代时间为21时至23时。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变化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习惯归纳总结而来,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一个时辰。亥时又称人定、定昏等,此时夜阑人静,人们大多准备休息。此外,在传统医学的子午流注理论中,人体十二条正经对应每天十二个...
9点之后是什么经当令
在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中,十二经流注对应着不同的时辰。经络的气血在各时辰会有盛衰变化,对应经络在相应时辰处于气血旺盛的状态。其中,辰时(7点到9点)是胃经当令,9点之后进入巳时,脾经开始发挥主要作用。脾经气血旺盛,此时人体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较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与运输。接下来的...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详解 (百度百科)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1. 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2.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3.寅时( 3点至5点 )...
“子午流注”作息表(上)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它描述了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顺序与每日十二个时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下是“子午流注”作息表的上半部分,涵盖子时、丑时、寅时和卯时这四个时辰:一、子时(23:00--1:00)足少阳胆经 时辰特点: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此时是胆经当令。生理作用:胆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