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民俗文化
1、洪洞走亲习俗历史渊源
洪洞走亲习俗的历史渊源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神话传说:据传,洪洞走亲习俗中的“接姑姑迎娘娘”活动起源于羊獬村。传说中,母羊獬生出一只能分辨善恶的独角神兽獬,此事被司法官皋陶禀告给尧帝。尧帝携妻子来此定居,妻子在此生下女英。由于神兽与圣婴的诞生,他们改村名为羊獬。另一传说与舜有关。当地人认为舜娶娥皇、女英的故事发生于此,
2、临汾洪洞有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汾洪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一、民间传说类 女娲娘娘的传说: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和创世女神,在洪洞赵城侯村一带有着深厚的传说基础。这个传说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女娲的崇拜和敬仰,还通过庙会祭祀等民间信仰活动向外传播,成为临汾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女娲陵作为御祭女娲的唯一正庙...
3、洪洞走亲习俗的历史渊源
1. 洪洞走亲习俗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其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和尧都区两县(区)内的甘亭、吴村、辛缓山耐村、龙马、万安五个乡镇,涉及二十余个村庄,横跨汾河东西两岸,影响范围广泛。2. 关于“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当地有这样的传说:羊獬村原名周府村,后来一只母羊生出...
山西省洪洞县简介
山西省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隶属临汾市,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县,以“华人老家”和大槐树移民文化闻名全国。洪洞县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人口约76万(2020年数据),地处临汾盆地北端,汾河流经县域,交通便利,是晋南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文化特色 洪洞县最著名的文化符号是明代大槐树移民遗址。元...
洪洞县文化资源
洪洞县的名字源于境内“洪崖”和“古洞”两大地貌,自西周杨候国,经秦汉杨县,隋时改名洪洞,延续至今,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痕迹。著名的民俗文化:以“大槐树”闻名遐迩,六百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深深烙印在中国百姓的心中,象征着民族的根脉。“苏三起解...
山西省洪洞县民乡习俗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侯村娲皇庙、大槐树移民遗址、苏三监狱、霍泉水神庙等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羊獬和历山两村的民俗活动更是传承不息,具有四千余年的历史。羊獬村位于山西洪洞县甘亭镇西南,与屯里、吴村相连,村民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居多,全村共有十多个姓氏...
洪洞走亲习俗的介绍
1. 洪洞走亲习俗是山西省洪洞县和临汾市尧都区两地,包括甘亭、吴村、辛村、龙马、万安五个乡镇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现象,波及二十多个村庄,横跨汾河东西两岸,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 这一习俗在当地被称为“三月三走亲”或“接姑姑迎娘娘”,其起源与古代帝王尧的女儿“女英”和舜的婚姻传说紧密相连...
洪洞庙会:哪些习俗与求子主题紧密相关?
洪洞庙会,一个充满亲情色彩的盛会,以求子为主题,展示了丰富的民间习俗和历史传承。首当其冲的是历山庙会,起始于历山至羊獬沿途的20多个村庄,这里因英神山(历山)而闻名,位于万安镇西北部的东圈头村,距县城约25公里。洪洞县独特的接姑姑送娘娘习俗,延续四千七百多年,堪称我国历史的独特遗产。传说...
洪洞县文化资源
洪洞县,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痕迹。其名字源于境内“洪崖”和“古洞”两大地貌,自西周杨候国,经秦汉杨县,隋时改名洪洞,延续至今。这里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尤其以“大槐树”闻名遐迩,六百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深深烙印在中国百姓的心中,象征着...
洪洞走亲习俗非遗信息
项目编号为Ⅹ-96。同时,洪洞走亲习俗也被列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为Ⅹ-12,批准时间为2006年12月18日。在省级保护阶段,该项目由临汾市洪洞县申报,审批序号为99,传承人有两位代表性人物:李寅子和邵才旺,他们均来自山西省洪洞县,为这一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