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写经
1、唐代宫廷写经《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一》现东京中央春拍
宫廷写经《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一》为唐代弘文馆楷书手成公道小楷所书。经纸入潢,浑厚韧实,乌丝栏浓淡相宜,依稀可见,抄经在乌丝栏之内,整体上乾净利落,字迹端庄静雅,结构平正,最见笔法铿锵有力,呈盛唐风韵。Lot 1010唐上元三年(676) 宫廷写经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一 染黄纸 卷装25.8×482.5cm 约11.
2、《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清乾隆二十八年弘历写本)详细简介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为一卷经典,由姚秦释鸠摩罗什翻译,清乾隆二十八年高宗弘历以墨笔手抄。此经装帧为经折装,每半开五行十二字,上下单边,用素经笺制作。卷首前绘有白描佛说法图,卷末则有韦驮像,内文夹有佛说法图四十幅,卷末御题乾隆癸未中秋。此经收藏多处印章,包括“乾”、“...
3、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乾隆写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汉文版《普门经》之一,也被称为《观世音经》、《观音经》等,源自《法华经》第七卷《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讲述了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内容由长行叙述和偈颂组成,但不同汉译版本中,偈颂的保留程度各异。这部经典的研究著作丰富,如隋代智顗的《观音玄义...
4、泰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泰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唐代的《妙法莲华经》写本。 这部写本不仅是泰州博物馆的重要文物,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而泰州博物馆收藏的这部唐代写本以其精美的书法和保存完好的状态著称。写本采用唐代流行的楷书书写,字迹工整,笔画流畅,展现了...
5、公元671年文化纪事
虞昶是书法家虞世南的儿子,这本《妙法莲华经》是唐代官方经本。门下省群书手、左书坊楷书等专业抄写人员精心抄写,经过初校、再校、三校,由唐玄奘著名弟子大德详阅,并由九卿监造,制作过程极为慎重。从北魏以来,官方写经就有之,唐时期组织更加紧密,制作质量逐渐提升。唐高宗时期,宫廷大量抄写经...
法华经有多少品
《法华经》全篇二十八品共八万余字。《法华经》的通行本是罗什大师的译本,共七卷二十八品,全经虽是以《方便品》和《如来寿量品》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 在古...
妙法莲华经相关资料
《妙法莲华经》的历史渊源深远,据考古发现,它在古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新疆、西藏等地都有流传。梵文写本种类丰富,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体系)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的写本主要为11世纪以后的作品,如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收藏的1082年梵文贝叶写本,完整且字体优美,备受学术界重视...
唐人书妙法莲华经内容简介
写经体书法的研究已经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与之密切相关的用纸及其形制。敦煌写经早期以麻纸为主,随着纸张纹理和厚度的改进,逐渐使用打纸书写。打纸工艺使得纸张更薄、更韧,书写时不易湮墨。敦煌遗书所用纸张尺寸大体在四十厘米至五十厘米之间,书写时画线,留有天地空白,每行十七字,间隔一定,形成整齐...
妙法莲华经的功德,妙法莲华经的作用
妙法莲华经的功德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功德: 无上的佛果:听闻、随喜《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即可获得授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资格。 诸经之王:《法华经》在一切如来所说的经法中,被视为最为第一,是诸经中的王者。 善行菩萨道:听闻、信解、受持《法华经》的人,能善行菩萨之道,接近...
北宋妙法莲华经卷三写本文物介绍
1965年,白象塔发掘出了北宋妙法莲华经卷三写本文物。这是一份手抄文献,采用卷轴装订方式,以麻纸为载体。墨书以行楷书写,每字清晰,笔触流畅。在卷轴内侧,设有一条朱丝栏,宽度为1.4厘米,用于区分段落与行距。经文内容为《妙法莲华经》第三卷,这是佛教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被广泛传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