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正月十五风俗
一、漳州的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俗称“上元节”。明,用木做灯架或结灯棚于繁闹处,十一晚即试灯。灯用纱或纸做,杂以五色,剪人物极其精巧,有一灯费数十金者。十四、十五日连街接市,荧煌如火城。游人络绎,或拥细乐徐行,箫弦缥渺,谓之“行街”。儿童结队张船灯,步驾于街市,鼓乐蹈歌喧闹达曙。少年聚会僧寺赛机炮,烟花流星错落,观者如潮,十
二、漳州过年有哪些习俗
3. 除夕夜 除夕夜,漳州人称为“做年终”,家人会团聚一起吃年夜饭,饭后会祭拜祖先,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4. 新年期间 新年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互相拜年,祝愿彼此新年快乐、健康和平安。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着好运和祝福。5. 初二女婿日 初二被定为女婿日,已婚女儿和女婿会回娘家拜...
三、抬神风俗的由来?
“抬神轿”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俗供祀、祈福活动。每逢正月元宵时节或重大日子,民众都会抬上自己家乡供奉的神明举行各类“游神”、“迎神”活动。抬神轿的日子是: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两岸许氏宗亲在福建漳州以“抬神轿”习俗共庆佳节。如下图:
四、漳州有什么习俗?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漳州的另一个传统节日,俗称“上元节”。明朝时期,人们会在繁华地段搭建灯架或灯棚,并在正月十一晚进行试灯。灯笼用纱或纸制作,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极其精致。正月十四和十五日,街市热闹非凡,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有的人缓缓行走,享受着箫弦乐声,称之为“行街”。
五、漳州传统民俗有哪些?
元宵节的习俗还有“闹花灯”、“送灯”和“穿灯脚”。其中,“送灯”指已婚嫁的女方娘家为男方送花灯,寓意“连生贵子”或“早日出丁”。“穿灯脚”是已婚未育的妇女,为祈求添丁,在上元期间,去街上鳌山灯棚底下,钻出钻入向灯神“求丁”。这些习俗已废除。三、做福 农历二月十五日,明、清...
闽南元宵节风俗
乞丁亦称“求丁”,闽南妇女在元宵节里所从事的求嗣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管生育、幼童的临水夫人陈靖姑的神诞日,“灯”和“丁”谐音,因此元宵节晚上,上一年新婚或婚后许久没怀上孕的妇女,为了能早生贵子,就把上街观灯当作一种求嗣的仪式。她们偷偷地去摸花灯的灯脚,或在街上鳌山或灯棚底下钻...
漳州有什么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俗称“上元节”。明,用木做灯架或结灯棚于繁闹处,十一晚即试灯。灯用纱或纸做,杂以五色,剪人物极其精巧,有一灯费数十金者。十四、十五日连街接市,荧煌如火城。游人络绎,或拥细乐徐行,箫弦缥渺,谓之“行街”。儿童结队张船灯,步驾于街市,鼓乐蹈歌喧闹达曙...
漳州的节日习俗
漳州有下列的节日习俗: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最为重视的节日。人们黎明即起,燃放鞭炮,互道恭喜,互相拜年。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
漳浦县田中央村风俗
漳浦县田中央村的风俗活动在每年正月十五日热闹非凡,这一天有独特的"穿灯脚"传统。早在年初,理事会就开始筹备,搭建以篾条和彩纸制成的大型八角宫灯——灯棚,上面书写"联登科甲",象征吉祥。灯棚的设计精美,上层宽约3米,角上挂有红萝卜和榕叶,寓意长青。彩扎的人物灯花数量根据每年出生男丁、...
这个元宵,来漳州港玩点不一样的!
正月十五正值元宵佳节 大家打算怎么过?传统节目当然少不了 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啦~不如玩点不一样的?制宫灯、游园、赏月 参与民俗活动……一起趣玩漳州港 红火闹元宵!最浪漫:赏月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 一个极富诗意的日子 既象征着团圆 也暗藏着诸多情愫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