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道士
1、彭椿仙人物生平
彭椿仙,又名至周,生于1883年,贵州省毕节县人。少年时期开始学习儒业,熟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著述。20岁时弃文学武,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出家入道:毕业后因不满清廷腐败,不愿为之效力,遂由滇入蜀,到成都灌县青城山常道观请求出家入道。拜程明星道长为师傅,成为全真派道士。学道刻苦,辛勤劳作,待人诚恳,持戒精严,深为道众
2、彭椿仙为青城山的贡献
彭椿仙,又名至周,贵州省毕节县人,生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少年起即学习儒业,熟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著述。20岁时弃文学武,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因不满清廷腐败,不愿为之效力,遂由滇入蜀,到成都灌县青城山常道观请求出家入道(当时常道观监院为何元清道长),拜程明星道长为师傅...
3、彭椿仙人物生平
1906年,周善培在创办的四川省农政学堂设立蚕别科和方外班,允许和尚、道士保留寺庙作为栽桑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彭椿仙为了保护庙产,毅然前往成都白塔寺侧的农政学堂学习栽桑养蚕技术。三年后,他回到青城山,带领道众栽桑养蚕、种茶植树。青城山牌坊岗及常道观山门道旁的参天杉树,都是彭椿仙道长亲手...
贵州毕节老人去世风俗
子女披麻戴孝,亲友戴白布或黑纱。守灵与吊唁:子女轮流守灵3 - 7天,防止猫狗惊扰遗体,部分地区请道士或僧人诵经超度。亲友携纸钱、祭幛、花圈前来吊唁,行跪拜或鞠躬礼,女婿需备“三牲祭”或丰厚祭品。出殡与下葬:请风水先生选吉时、定墓穴。出殡前,道士或先生做法事“开路”,亲属绕棺告别。起灵时...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特色是什么?越细越好
居住在黔西、大方、毕节、织金等黔西北的仡佬族同胞,房屋虽为木结构,但不是吊脚楼,多以茅草盖顶,砂土夯墙,这与经济条件和高寒山区为求保暖、防雹的特殊需要有关。茅草房屋面,茅草盖得特别厚实、整齐,屋脊和屋檐相当讲 究,檐下收尾处精心编织造型各异的带状结,如同盖瓦屋面 的“封檐板”,有...
贵州白事一般办几天
如毕节,孝家可从1天、3天、7天、15天、49天中选择;黔西洪水苗族现代葬礼一般为3天。逝者情况:若为年轻人去世或无后代的人去世,丧事时间可能不足5天;非常年轻的逝者,甚至不请道士做道场。家庭经济:家庭富裕的,可能会选择做7天道场;而经济条件一般或希望从简的家庭,可能会缩短天数。过去做7天...
仡佬族宗教信仰
当家中有老人去世,仡佬族会举行“亡斋”仪式,超度亡者。节日庆典时,他们会为祖先烧纸,同时也向“地盘业主、早老先贤”表达敬意。遇到困难,他们求助于巫术,如请巫师“端公”或“道士”进行各种法事,如“打保福”、“冲滩”等,以求消灾解厄,祈福延年。仡佬族的传统习俗中还包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
山水名胜诗七星关新桥原文及赏析
①架壑:杨慎《七星桥记》: “毕节卫七星关,狂溪狠谷,危磴悬崖;两嵚夹峙而有水,千寻过涉以无舟。”并云道士黄一中云游至此,立志聚资修之。②此句言七星关桥的建设巧夺天工。《述异记》曾记秦始皇“作石桥横海上,欲以观日出”,神人以鞭驱石造桥的故事。③“星梁”两句写桥之气势。《七星桥记》...
询问一种比较特殊的职业
捡金,是我家乡贵州省毕节县的一种古老而奇异的职业,从事这种职业的人,被称为捡金匠。一提捡金匠,外行人也许会认为他们是与金子或者钱财打交道的人。其实大谬。捡金匠捡拾的并非金子,而是死人的尸骨。捡拾死人尸骨的人为啥不称捡尸匠或者捡骨匠,而要称捡金匠呢?我曾经对这个问题感到迷惑,请教过...
盂兰盆节各地区节日习俗
贵州省毕节地区、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盂兰盆节时进行“烧包”习俗。以包砌成塔状,围绕塔身用香烛排列一圈,并留缺口排列成阵型,象征亡者领取纸钱之路。纸钱包厚度为寸,每两包之间夹一张画有骏马的纸片,称之为“驼钱马”。烧包前,于圈外放置一个装有半盆清水的金属盆,盆上放有贵州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