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特色年俗

匿名2025-08-05 12:1239 阅读23 赞

1、闽南过年习俗是什么呢?

闽南过年习俗:一、送神 每年农历的腊月廿十四日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该日特别要准备相行的祭品献给灶神们,让他返回天庭时不会说太多人们的坏话,其中特别是灶神(灶君)。送神,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

2、闽南老一辈才知道的节日

闽南老一辈才知道的节日主要包括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以及特色的年俗活动“攻炮城”。以下是关于这两个节日的详细介绍: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这是闽南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老一辈的闽南人对这一天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超过春节。在这一天,主妇们会从初八早晨开始准备,摆上三牲五牲或五果六斋等...

3、闽南过年的习俗

2、蒸碗糕 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

闽南过年的习俗

闽南过年 习俗

上面再搁碗糕(因为碗糕俗称发糕,象征兴旺发达)、柑橘(象征吉祥如意)、红鸡蛋(象征吉祥、有福)、红米丸(象征团圆、圆满)和米粉蒸制的金、银锭(象征财源广进),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闽语中的“剩”就是“春”音,所以以前很多农户在过年时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粮食的米囤上贴个“春”字,既寓意春节来临,...

家乡春节特殊民俗文化

不同家乡有不同的春节特殊民俗文化,以下为你列举一些地区的特色年俗:闽南地区:除夕下午,全村人穿红衣,家门口贴新对联和年画,放置贴上红纸的甘蔗,称“门蔗”,寓意家和万事兴、生活甜蜜。除夕晚家族聚餐,必备食品碗糕,形似红馒头但更甜,上面有红点,寓意喜气洋洋。饭后大人给未成年孩子压岁钱并...

关于闽南人春节习俗与风俗

  甘蔗顶门、看避债戏 新年入佳境 善举促年俗   除夕,拿两根贴上红纸的甘蔗放在古厝大门后;一家老小上街看大戏,这样的古老年俗已不多见了。  金橘糖、花生仁糖 甜碟摆厅堂 茶点增年味   正月,闽南人家总会在厅堂中摆放一盘“甜碟”...

福建闽南地区,初一有客上门主家怎么招待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汉武帝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信奉“人脸人中长,寿命长”的说法,而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一过年习俗还演化成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在闽西,鸡肉是客家人过年的重要菜肴,吃鸡肉在这里有特别的讲究。按客家人风俗,鸡头应由长者吃,鸡翅膀...

福建过年招待客人用糖水

例如,福州地区初一早上有吃太平面的习俗,面条里会加两个鸡蛋;莆田兴化有“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宁德凡年六十以上整岁者皆摆酒席恭请亲友会宴;三明尤溪人在早餐前会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闽西客家则有一系列独特的年俗,如“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等。综上所述,福建过年用糖水招待...

闽南敬天公四句顺口溜

也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温暖。此外,在闽南地区,敬天公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家庭凝聚力的展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敬天公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和讲究,比如禁止晒女裤、内衣等,以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这些传统习俗和禁忌共同构成了闽南地区独特的年俗文化。

春节习俗有哪些?(福建常见的)

”、“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