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人过七月十五

匿名2025-08-08 19:3177 阅读15 赞

1、内蒙古地区过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在内蒙古地区的土默川(包括呼和浩特一部分、包头一部分、和林一部分),有着特殊的历史风俗。按道理说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是鬼节,挨家挨户都在给祖先烧纸钱。但是在土默川还有着特殊的风俗,那就是捏面人。养羊的人家要杀(宰)羊,没羊的人家也要买几斤羊肉,包上一顿饺子,这风俗流传至今。小时候常听老一辈的人说,七月半鬼门开,这

内蒙古地区过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

2、内蒙古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内蒙古的传统节日

3、姥姥的“面人”

每年一到七月十五,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姥姥给我做的“面人”,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面人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面人”陪伴我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也带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记得,那时关于“面人”还有个流传在晋北,内蒙古,河北张家口等地区的故事,姥爷说很早以前,在内蒙古一带,汉族人在当地低...

姥姥的“面人”

4、包头的民风民俗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龙王的恩典,便修了金龙王庙,香火祭祀,并且每年阴历七月二日晚,男女老少,到海边将自己做的各式灯盏放入海里,为金龙照明。还有一种说法是走西口人亡灵皆在山西,放河灯漂流十多日正好七月十五到达山西境内。南海子河灯白天唱戏、逛庙会,晚上一盏盏河灯飘然而下,有的是用粗瓷碗上糊灯...

包头的民风民俗

5、普米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2. 侗族 节日因地而异,多数地区过...余下全文>>奇特的少数民族仪式——普米族成年礼- 吾昔节 普米族的新年- 普米族传统节日转海会- 普米族的大十五节- 普米族的端午节习俗- 普米族节日 七月半祭祖宗- 普米族的转山节- 普米族的尝新节(图)普米族传统节...

内蒙古地方戏曲的二人台传统节目

然而,在建国前,二人台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多以卖艺为生,深受士绅歧视,主要在乡村为农民演唱。抗日战争期间,陕坝商会的二人台乐队在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期间演出,为乡间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二人台的传统节目丰富多彩。一部分根据当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编创,如《打后套》《转山头》;另一部分则...

满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满族将农历七月十五日定为中元节,也称超度亡灵的"鬼节"(我国的其他的一些民族也有这一节日)。这一日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

内蒙古地方戏曲二人台传统节目

在抗日战争期间,二人台艺术在陕坝商会的乐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示,特别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和七月十五园子渠放河灯的活动中,增添了乡村的节日气氛。二人台的传统节目多样,一部分源于当地重大事件,如《打后套》和《转山头》;另一部分源自民歌,如《走西口》、《五哥放羊》和《打连城》;还有一些则是...

内蒙古地方戏曲的二人台传统节目

在抗日战争期间,陕坝商会有个二人台乐队,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和七月十五园子渠放河灯时演奏,藉以增添乡上风韵。二人台传统节目,一部分是根据当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编创的,如《打后套》《转山头》等;另一部分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如《走西口》、《五哥放羊》、《打连城》等;还有一部分则是从...

赤峰地区的景点

属喀喇沁王府的家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喀喇沁旗大喇嘛寺庙之一,福会寺有独特的喇嘛教寺庙建筑风格,形象地说明了清代蒙古地区喇嘛教繁盛的历史真实。现全寺占地十余亩,主庙分五殿,殿殿有佛,香火为断,游人不绝,是赤峰地区闻名的宗教旅游活动场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福会寺传统庙会。山峰...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