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的三个端午节的由来
1、今年央视端午节节目里说有个地方一年过三次端午节,那是什么地方?百度...
屈原故乡湖北秭归有3个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秭归人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忙碌———泡糯米,杀鸡鸭、扫庭院,备锣鼓,修龙舟……准备过节的阵势丝毫不亚于过大年。到了五月初五头端阳这天,人们开始包粽子、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还采来白艾和菖蒲用红纸条扎成束后悬于
2、大端阳是哪一天
大端阳是农历五月十五。由于端午节也就是午月的午日,所以也被称为“重午”,一年中只有一个午月,而午月有三个午日,所以就有了三个端午节,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干脆把五月初五定为小端午,五月十五定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定为尾端午,其实最初的三个端午节指的就是午月的三个午日。端午节也是...
3、谁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呢?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以祭奠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屈原,名平,生于公元前340年的湖北秭归县,曾担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后因奸臣陷害被放逐。当楚都被秦军攻破,他无法再为国效力,最终投江自尽。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创作的《离骚》、《九章》、《九歌》等诗篇,流传...
4、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
端午节的由来简短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最初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
5、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另一个传说是,唐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听见黄巢来了就纷纷逃难,惟恐避之不及。这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简介
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
农历五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因此,农历五月十五不仅是端午节的一部分,还是秭归地区端午节庆典的重要节点。在秭归,这三个端午节不仅仅是一天的庆祝,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活动和习俗。五月十五的大端午,可能是整个端午节中最为热闹和盛大的时刻,吸引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参与。通过这样的划分...
端午节的由来50字
资料扩展关于端午节由来的其他传说:1、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两省广泛流传。它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的吴子胥。楚国著名人物吴子胥及其父亲和兄弟都被楚王杀害。后来,子胥放弃黑暗,到吴国帮助吴国打败楚国,并在第五次世界大战中进入楚国首都。当时楚平王死了,子胥...
端午节的来历和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端午节的来历 纪念屈原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
端午节经历了多少次?由来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生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