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古道师父

匿名2025-08-03 10:3645 阅读12 赞

1、云居道膺禅师文献记载

云居道膺禅师,原名洪州玉田王氏子,自幼出家于范阳延寿寺,二十五岁成为大僧。他的师父让他研习声闻篇,但他并不喜欢,选择放弃。后来,他游历至翠微山,受到豫章来僧的推荐,前往洞山问道。洞山问他从何处来,道膺答曰:“从翠微来。”洞山询问他的见解,道膺提到翠微供养罗汉的场景,洞山借此教导他要深入理解佛法的真谛。洞山问道

2、洞山禅师除闲名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傅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傅出去闲名。过了一会儿小和尚立刻就被周围的人围了起来,他们责问道:“真是岂有此理,连洞山禅师的法号都不知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小和尚看着周围的人无可奈何的说:“他是我的师傅,他的法号我岂能不...

洞山禅师除闲名

3、洞山洞山语录

洞山洞山语录是一部记录唐代禅宗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言行的典籍。以下是关于洞山洞山语录的详细解答:典籍背景:洞山洞山语录被编入《五家语录》之中,是研究曹洞宗风的重要资料。曹洞宗作为禅宗五大宗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创始人经历:洞山良价幼年即跟随师父研读《般若心经》,对经文有...

洞山洞山语录

尽是相对,其实刹那不对;亿劫相别,其实刹那不离 什么意思

洞山禅师:「尽是相对,其实刹那不对;亿劫相别,其实刹那不离。」说完后就告别师父。解析:前面洞山说云游目标地点自己也不知道、有随缘而往往而不住的意思(契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云严问那是去湖南还是回家、大概是要看看他有没有个住处,有了住处就是“有所住而生其心”了(其实也没...

师傅问我为何修道,该说什么?

如果你修道的目的非常纯,哪怕你哼哼唧唧的说不出话来,有功夫的师傅也能够感受到你内心深处的想法,也会收了你。如果你目的不纯,就是入了门最后也坚持不下去。按自己想的去回答吧,别问别人了。《洞山良价禅师·洞山偈》:“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

洞山良价《我今不是渠》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这时候,洞山良价的内心对“什么是道”又起了更深一层的疑惑。然后他还是离开师父,这个答案得靠自己去找了!结果,他在水边见到自己的倒影,终于恍然大悟!就写下这首偈子。在还没开悟以前,对“真正的我”(或曰佛性)尚未亲切体验,所以到处找,都找不到。就好像我们与陌生人约会,如果事先没问...

尽是相对,其实刹那不对;亿劫相别,其实刹那不离 什么意思

洞山禅师:「尽是相对,其实刹那不对;亿劫相别,其实刹那不离。」说完后就告别师父。云严师傅故意提示云南,为什么故意提示,又为什么说云南呢?这个公案还是第一次看到,只能试着谈谈(其实说谈已经是离了,第一义从来言语可以说的明白、只能是努力引人我体察):故意提示,是为提醒——前面洞山说...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