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忏仪

匿名2025-08-06 10:4119 阅读11 赞

1、最标准的忏悔文

佛教中的忏悔仪式有长有短,长的可达三天、七天,乃至二十一天才能完整进行;短的则只要两个小时。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大概就是出自《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四句忏悔偈:“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已把忏悔的意义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且让我们知道,并非只有

最标准的忏悔文

2、苍雪苍雪禅师

苍雪禅师对贤首法藏及清凉澄观大师的著作有着深入研究,对楞严、唯识、法华、三论等经论也有着精深理解,著有《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法华珠髻》等作品,博学多闻,擅长绘画,尤其擅长作诗,有《南来唐集》四卷,被誉为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受到王渔洋和吴梅村的推崇。清代华严宗的法系纷繁复杂...

3、宋代华严思想研究目录

第五章:净土与华严结合 华严结社与净土修行:分析结社的由来以及净土修行的背景。 义和与华严净土教:探讨《无尽灯》思想与念佛法门的关系。第六章:内外调和与华严宗 三教融合潮流:分析流行的经典与华严宗的论说。 华严宗与三教关系:探讨李通玄、慧苑、澄观等人对三教关系的观点。第七章:华严宗礼...

宋代华严思想研究目录

读彻轶事典故

在研读佛经的道路上,读彻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深厚造诣,他的诗才亦为人所称道。王士祯在《渔洋诗话》中赞誉他为明代三百年间的首席诗僧。读彻与董其昌、陈继儒、吴伟业、唐宇昭等文人墨客关系亲密,他们之间的友谊通过《金陵怀古》这首诗得以体现,诗中描绘了石头城下流淌的江水,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宋代华严思想研究内容简介

深入分析了宋代华严思想中的三教融和现象,即佛教、儒家、道家思想的融合,揭示了宋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华严宗如何吸收和转化其他思想资源,形成独特哲学体系。探讨宋代华严宗的礼忏仪轨:书中专门探讨了宋代的礼忏仪轨,这是华严宗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华严宗的宗教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麻烦问一下,鹤马遗踪自道林,相传野老尚堪寻什么意思?

这是明朝苍雪禅师写的诗中的一句 鹤马,这里应该是说支道林养鹤、马的典故。这里用来借指隐世。道林,东晋僧人,姓支(出家后的姓),名遁,字道林,本姓关,25岁出家。善草隶,好作诗。又好养鹰马,自云“爱其神骏”。善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有见解。著《即色游玄论》,主张“即色...

方国瑜文集:第四辑本书目录

文章还包含了对云南佛教文化的介绍,如盘龙禅庵的舍施常住记和释藏华严忏仪,展示了佛教文化在云南的深远影响。接下来,作者探讨了云南与印度、缅甸的古代交通,以及对伯希和著作的阅读感悟。对暹罗古国的考究,以及对大理工鱼的记述,展示了古代东南亚地区的风貌。星回节和普洱茶的介绍,展示了云南独特的...

读彻生平简介

修复寺庙与贡献:读彻主持修复了中峰寺,并著有《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法华珠髻》等佛学著作。同时他还是一位博学多闻的诗人,善画,有《南来唐集》四卷传世,被王渔洋推举为明代三百年第一诗僧。晚年与辞世:明朝灭亡后,面对国家动荡与人民苦难,读彻深感悲愤,决定放弃笔墨,投身于佛法,抚慰...

土司木增是古代一个厉害的人物,历史上的土司木增有几个孩子?

历史上记载的木增妻子是阿室于(官名:禄氏繁),宁州知州之女。他们的长子是木懿,1624年(天启四年)袭父职。历史上只记载了长子,应该还有其他的儿子,但没有记载。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1253) 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一共产生十八任吐司,都是世袭的,子袭父职。

送朗癯人匡山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读彻原字见晓,后改为苍雪,号为南来,俗姓赵,出生于云南昆明呈贡,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禅宗的重要人物。文学成就:读彻广博地涉猎内外典籍,诗作尤其引人注目,蕴含着深刻的禅理与机智的意趣。他的作品包括《法华珠髻》,并与丽江府木公共同编撰了《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尽管许多诗...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