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七月十五祭祀的风俗有哪些?

匿名2025-08-12 01:0162 阅读20 赞

1、山西临汾风俗习惯

1、威风锣鼓:晋南威风锣鼓是临汾一带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一种地方传统打击乐艺术形式。威风锣鼓主要分布在山西晋南地区,尤其是在临汾市的汾西县、洪洞县、霍州市等地流传最广。由于其鼓声如雷,钹音清脆,锣鸣镗镗,威风凛凛,所以叫做威风锣鼓。其中,汾西县的下团柏村更是威风锣鼓之村,下团柏村威风锣鼓有着“华夏第一鼓”的美誉 2

山西临汾风俗习惯

2、山西临汾的风俗

七月十五家家做面羊,上坟祭祖,馈赠亲友,是晋南汾城民情风俗的一大特点。从传统风俗讲,七月十五称为“鬼节”,源于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弟子目连之母生前不做善事,死后灵魂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既化为烈火,其苦难忍,目连求于佛,佛祖告他于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置五味百果,靠众佛僧之善德以...

山西临汾的风俗

3、山西特色人文风俗

4、旺火。生旺火是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5、炕围画。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两组...

山西有哪些特色节庆活动山西的特色传统节日习俗大全

7. 清明节前一天,晋中地区有寒食节习俗。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做饭,吃冷食,当地人称之为“寒食节”。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8. 中元节时,永和县读书人在此日祭拜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在中元节屠羊赛神,目的是增加羊的生产。阳城县农家则以麦屑做成猫、虎及五谷之形...

山西有哪些特色节庆活动 山西的特色传统节日习俗大全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晋中地区不生火做饭,吃冷食,纪念介子推。中元节: 时间: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永和县读书人祭拜魁星;长子县牧羊人家屠羊赛神;阳城县农家以麦屑做成猫、虎及五谷之形祭祀;马邑县民用麦面制作“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在田梗上挂五色纸。其他特色...

山西省侯马市有哪些民俗活动?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岁时节令/侯马张村办观庄村七月十五吃包子的习俗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岁时节令/汉族节日/张村办北坞村大年初四拜见姻亲的习俗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人生礼俗/葬礼/侯马市张村办观庄村出殡前“告庙”的民间习俗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传统舞蹈/张村办观庄村抬阁 山西省/...

山西民风民俗

七月十五日,民间除上坟外,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祭祀。定襄一带,习惯将麻、谷悬挂门首。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对民俗活动影响更盛。详见盂兰盆节、面塑节、放河灯条目。

山西太原风俗习惯

3、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同时...

石楼传统文化有哪些?

吕梁面塑色彩鲜艳夺目,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民俗气息浓郁。平川地区偏于细腻,做工精巧,靠近黄河沿岸的山区则趋于粗扩,造型夸张,面花的个体大,设色鲜艳。一个元宵节枣厮儿大到三尺,重达十余斤,尤以岚县七月十五白龙庙摆供和元宵节柳林盘子面塑为代表。吕梁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并且和其它民间艺术...

临汾的曲沃县有什么风俗民俗?

一、临汾曲沃县风俗 1、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2、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