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立秋是几点几分公秋还是母秋?
1、今年立秋不一般,可能会出现哪5大现象要注意?
晚立秋:高温持续时间长:2025年8月7日14时37分立秋,交节时刻在中午12点后,属“晚立秋”。副热带高压顽固盘踞,江淮、江南等地可能有10 - 15天持续高温,日最高温超35℃。需防范中暑及农作物干旱,午间减少外出,备好防暑药品,给农作物做好灌溉。秋包伏:立秋后仍处伏天:立秋(8月7日)早于末伏(8月12日)
2、8月7日立秋,今年的立秋“不一般”,有3大特点,到底有啥说法?早了解
三是母秋年,双数农历日,闷热加剧。划分标准为立秋农历日期为双数则为“母秋”,今年是闰六月十四(双数)。农谚“公秋爽,母秋凶”,母秋年湿热空气不易扩散,平均气温比公秋年高 2 - 3℃,需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与农田保墒。应对建议方面,防暑要减少正午户外活动,常备藿香正气水等;农田需早晚灌溉...
3、今年立秋有三大特点,“秋老虎”会来吗?
2025年立秋有三大特点,这些特点预示着“秋老虎”会到来且强度较高。首先是“母秋年 + 晚立秋”,农历六月十四(双数)为“母秋”,农谚“母秋凶”表明湿热难散,平均气温比公秋年高2 - 3℃;立秋时间为8月7日13:51(下午),属“晚立秋”,此时副热带高压强盛,高温可能延至9月上旬,比往年延...
4、2025年立秋不一般?60年一遇?
时间节点特殊:2025年8月7日13:51:19(公历)立秋,农历是闰六月十四。由于闰六月的存在,这个立秋实际上相当于农历七月,属于“晚立秋”。农谚“晚立秋热死牛”,预示立秋后可能持续炎热。多重传统属性叠加:一是“母秋”,因为农历日期十四为双数,农谚“母秋凶”意味着可能出现“秋老虎”,天气炎热...
今年立秋不一般,可能会出现这5大特点,提醒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今年属“母秋”。传统认为“母秋凶如虎”,意味着天气炎热且不稳定,要关注气温波动,及时调整衣物。闭眼秋:暑气难消,注意健康:以中午12点为界,立秋在午后属“闭眼秋”,对应“闭眼秋,热死牛”的农谚。持续高温易引发中暑,建议减少午后户外活动,多补充水分,饮食清淡。闰月立秋:...
今年立秋不一般,可能会出现这5大特点,提醒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2025年立秋可能会有以下5大特点,需提前做好准备:母秋年,湿热难耐:2025年农历六月十四(双数)为“母秋”,农谚“公秋爽,母秋凶”。立秋后湿热空气不易扩散,平均气温比公秋年高2 - 3℃,体感闷热如“蒸桑拿”。晚立秋,高温延长:交节时间为8月7日13:51(下午),属“晚立秋”。副热带...
今年立秋不一般,可能会出现哪5大现象要注意?
“母秋”气候更显酷烈:农历闰六月为双数,属“母秋”,民间有“母秋凶如虎”之说,高温强度大,近十年“秋老虎”平均持续时间较往年延长3 - 5天。饮食宜清补(如绿豆汤、莲子羹),避免辛辣,多吃润燥果蔬。农业生产受高温威胁:高温使水稻灌浆受阻、...
8月7日立秋,今年晚立秋有啥说法?
从农历特殊性来看,2025年立秋为农历闰六月十四,按“月份划分法”属“早立秋”,但“时辰派”(中午12点后为晚立秋)是更广泛认可的标准,所以主流判定为晚立秋。相关民俗与农谚解读上,按农历双数月份为阴(母)、单数为阳(公),闰六月为双数,今年属“母秋”,民间认为“母秋凶如虎”,暗示炎热...
2025立秋为啥这么特别
今年东北地区需防范立秋后可能出现的阶段性干旱,而长江流域则要警惕"秋黄梅"现象的发生。农历时间特殊且为“母秋”。2025年的立秋落在农历闰六月十四这一天,而非通常的农历七月,这是农历为了与阳历保持同步的特殊安排。同时,根据民间传统,今年还是“母秋”,预示着秋天可能会相对凉爽。
2024年是公立秋还是母立秋 如何区分
2024年的立秋是“母立秋”。具体区分方式如下:按照立秋的农历月份区分: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则为“公秋”;若在农历七月,则为“母秋”。2024年立秋在农历七月份,因此按照月份来看,属于“母秋”。根据立秋当天的农历日期单双数区分:古人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如果立秋日期是单数,则为“公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