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年俗
1、闽南过年习俗是什么呢?
闽南过年习俗:一、送神 每年农历的腊月廿十四日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该日特别要准备相行的祭品献给灶神们,让他返回天庭时不会说太多人们的坏话,其中特别是灶神(灶君)。送神,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
2、泉州过春节有什么习俗吗?
闽南闹正 春联、年画、饺子、年糕,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过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
3、闽南老一辈才知道的节日
闽南老一辈才知道的节日主要包括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以及特色的年俗活动“攻炮城”。以下是关于这两个节日的详细介绍: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这是闽南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老一辈的闽南人对这一天的重视程度有时甚至超过春节。在这一天,主妇们会从初八早晨开始准备,摆上三牲五牲或五果六斋等...
4、闽南过年 习俗
上面再搁碗糕(因为碗糕俗称发糕,象征兴旺发达)、柑橘(象征吉祥如意)、红鸡蛋(象征吉祥、有福)、红米丸(象征团圆、圆满)和米粉蒸制的金、银锭(象征财源广进),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闽语中的“剩”就是“春”音,所以以前很多农户在过年时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粮食的米囤上贴个“春”字,既寓意春节来临,...
5、闽南过年的习俗
1、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扫完尘...
家乡春节特殊民俗文化
不同家乡有不同的春节特殊民俗文化,以下为你列举一些地区的特色年俗:闽南地区:除夕下午,全村人穿红衣,家门口贴新对联和年画,放置贴上红纸的甘蔗,称“门蔗”,寓意家和万事兴、生活甜蜜。除夕晚家族聚餐,必备食品碗糕,形似红馒头但更甜,上面有红点,寓意喜气洋洋。饭后大人给未成年孩子压岁钱并...
关于闽南人春节习俗与风俗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这句自古流传于闽南民间的俗语,其意指到了腊月下旬,就该着手为过年准备一些肉食了。 甘蔗顶门、看避债戏 新年入佳境 善举促年俗 除夕,拿两根贴上红纸的甘蔗放在古厝大门后;一家老小上街看大戏,这样的古老年俗已不...
大年初九年俗
大年初九的年俗主要包括敬天公。具体年俗活动及含义如下:敬天公:大年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这一天,人们会准备清香花烛、斋碗等供品,摆在天井巷口或露天地方膜拜苍天,祈求玉皇大帝赐福,寄托了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这是闽南地区最盛行的民俗之一,也广泛流行于...
闽南敬天公四句顺口溜
也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温暖。此外,在闽南地区,敬天公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家庭凝聚力的展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敬天公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和讲究,比如禁止晒女裤、内衣等,以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这些传统习俗和禁忌共同构成了闽南地区独特的年俗文化。
春节习俗有哪些?(福建常见的)
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