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风俗
1、为什么莆田市过两次大年
正月初二,莆田人一般只参加户外活动。如果在初一就在亲戚家过夜,情况则有所不同。正月初三,是春节的正常假日,人们可以自由地到朋友家游玩,享受愉快的时光。正月初四,对于大多数莆田人来说,这是新年的最重要日子,相当于除夕夜的再次庆祝,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这一天,除了春联外,庆祝活动通...
2、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
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包括围炉做岁、白额春联、正月初二不走亲、做大岁、吃平安面、闹春、挑担盘、摆棕轿、赤脚蹈火和妈祖出游。围炉做岁:莆田人在大年三十会围炉吃丰盛的年夜饭,这被称为“做岁”。白额春联:莆田春联的独特之处在于上方会留有一抹白额,这是为了缅怀先人并鞭策后人。正月初二不走...
3、莆田的习俗是什么?
初二被视为不吉利的日子,人们避免互相串门。这一习俗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袭兴化,人们在正月初一才得以返家收殓亲友,因此初二成为纪念逝者的日子。初三,人们祭拜神明,开井门汲取清水。初四,家家户户制作“大岁”,以补过除夕。初五,人们像初一一样庆祝,并开始营业。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也是古代...
4、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莆仙地区自明代起,流传着独特的过年习俗,即“做谨绝两次岁”,分别是在农历三十晚和正月初四晚。这一传统源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扰莆田,当地居民因避难他乡,未能如期过大年。待到次年正月初一,倭寇被戚家军击败后撤离,民众便相约在初四夜晚补过新年,以此纪念那一段痛苦的历史,并将此日称为“...
莆田春节有什么习俗
初二不拜年,初三开始有“迎年”的习俗,初四继续“迎年”,并保留有“为菩萨乞草”的传统,由儿童捧着神像,在鼓乐队的陪伴下,按顺序乞取木柴。下午有“娘妈请花”,希望神灵庇佑早日生子。黄昏时,会在庙前堆柴火,燃烧后,人们用长钳夹取未烧尽的柴火带回家,称为“夹火母”,希望财势如火势...
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
庆团圆、贺新春,这是莆田过年独有的习俗,源于460多年前的抗倭之战。此外,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还包括元宵“福首”筵席、游灯、跑马、妆驾、彩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从正月初三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长达一个月的“狂欢节”,使得莆田的春节过得格外热闹和有趣。
莆田为什么一年过两次年?过年两次有什么历史?
- 正月初三:为正常春节假日,可以到朋友家游玩。- 正月初四(或初五):莆田人一年中最大的日子,相当于除夕夜,补过一次围炉,俗称“做大岁”。- 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时的正月初一,但现今社会,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 正月初十至二十:过元霄,闹元霄的习俗。5. 莆田过年习俗的...
福建莆田过年有哪些风俗?
1. 莆田地区的过年习俗被称为“做岁”,充满了独特的地方色彩。2. 在大年初二,莆田人通常不进行访亲拜友,这一传统源自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当时人们忙于处理亲友的丧事,形成了这一特殊的风俗。3. 从腊月廿五起,莆田人家开始准备过年前的工作,家中大人会避免在这一时期打骂小孩,以维护新年...
收集莆田春节的传统节俗5个
春节 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各家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面,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寿。初二不相往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
莆田风俗是什么,一个外地人要,注意些什么?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莆田人在这天会穿上新衣,避免扫地、吵架、讨债等,以迎接新的一年。初二不宜挑水,初三才能放鞭炮开井,这些都是莆田新年期间的禁忌。总的来说,莆田的风俗习惯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莆田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