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风俗
一、为什么莆田市过两次大年
正月初二,莆田人一般只参加户外活动。如果在初一就在亲戚家过夜,情况则有所不同。正月初三,是春节的正常假日,人们可以自由地到朋友家游玩,享受愉快的时光。正月初四,对于大多数莆田人来说,这是新年的最重要日子,相当于除夕夜的再次庆祝,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这一天,除了春联外,庆祝活动通常比除夕更隆重、热闹。正月初五,
二、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莆仙地区自明代起,流传着独特的过年习俗,即“做谨绝两次岁”,分别是在农历三十晚和正月初四晚。这一传统源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扰莆田,当地居民因避难他乡,未能如期过大年。待到次年正月初一,倭寇被戚家军击败后撤离,民众便相约在初四夜晚补过新年,以此纪念那一段痛苦的历史,并将此日称为“...
三、莆田春节有什么习俗
年初一早晨,人们会开门放鞭炮,拜祭神明和祖先,然后全家人一起吃线面,每人一碗,寓意全家长寿。初二不拜年,初三开始有“迎年”的习俗,初四继续“迎年”,并保留有“为菩萨乞草”的传统,由儿童捧着神像,在鼓乐队的陪伴下,按顺序乞取木柴。下午有“娘妈请花”,希望神灵庇佑早日生子。黄昏时,会...
四、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
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包括围炉做岁、白额春联、正月初二不走亲、做大岁、吃平安面、闹春、挑担盘、摆棕轿、赤脚蹈火和妈祖出游。围炉做岁:莆田人在大年三十会围炉吃丰盛的年夜饭,这被称为“做岁”。白额春联:莆田春联的独特之处在于上方会留有一抹白额,这是为了缅怀先人并鞭策后人。正月初二不走...
莆田的习俗有哪些?
2. 初一吃线面:春节期间,莆田人在正月初一早上会食用特制的线面。这碗面中通常会包含猪肉、香菇、紫菜、黄花菜、花生米等多种配料。据传统说法,这样吃可以象征性地增加一岁。3. 冬至暝:冬至前一晚被称作“冬至暝”。在这一天,莆田人会在家中的厅堂点亮红蜡烛,并在祖先神位前摆放红福橘、三春、...
莆田风俗是什么,一个外地人要,注意些什么?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莆田人在这天会穿上新衣,避免扫地、吵架、讨债等,以迎接新的一年。初二不宜挑水,初三才能放鞭炮开井,这些都是莆田新年期间的禁忌。总的来说,莆田的风俗习惯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莆田的风俗。
莆田春节有什么习俗
六,春节春节,是习俗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莆仙一带把正月的初一至初五日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各家拜神明祖先,祀以线面、烛、炮,礼毕,全家共吃线面,每人一碗,寓祝全家长寿。初二不相往来,不相串门拜年,只有初一日来过者不忌。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
莆田有哪些风俗习惯
此后,莆田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补过一次年。7. 探亡日:新年正月初一吃完饭后亲友登门互相拜望,称为“拜年”。而正月初二是“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8. 白额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人的春节风俗,但在莆田,因倭寇...
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
庆团圆、贺新春,这是莆田过年独有的习俗,源于460多年前的抗倭之战。此外,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还包括元宵“福首”筵席、游灯、跑马、妆驾、彩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从正月初三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长达一个月的“狂欢节”,使得莆田的春节过得格外热闹和有趣。
莆田正月初一的风俗
莆田正月初一的风俗包括吃线面、放开门炮仗、拜年、给压岁钱等。首先,莆田人在大年初一早上会吃一碗线面,也被称为妈祖面或长寿面,寓意着幸福美满、生活五颜六色、团圆幸福。吃完线面后,他们会穿上新衣服,出门踏青游春。其次,大年初一的一个重要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家家户户都会先放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