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几月几号2025年是几伏?
一、今年的三伏天真的不一般,60年一遇,有四大特点
时间缩短:2025年三伏天从7月20日至8月18日,共30天,打破过去十年40天“超长待机”模式。由于夏至与立秋之间仅有4个庚日,所以中伏缩短为10天。晚入伏:7月20日入伏,是60年来最晚入伏时间。夏至后第29天才入伏,属于“晚入伏”,这种情况会使高温更猛,炎热周期推后,而且余热可能延续至入秋。秋包伏:8月7日立秋,末伏时间为8月9
二、2025年闰六月,三伏天真的会闷热难耐吗?
“晚入伏+秋包伏”:2025年7月20日入伏,比往年推迟近10天,民间有“晚入伏热死牛”的说法。末伏在立秋后(8月9日),形成“秋包伏”格局,农谚称“秋包伏,热得哭”。闰六月影响:2025年恰逢农历闰六月,从公历7月25日持续至8月23日,覆盖了传统“大暑”节气,也覆盖了初伏、中伏。虽闰月与气温无...
三、8月7日立秋,今年晚立秋有啥说法?
在气候预示方面,民间有“晚立秋热死牛”“晚立秋热不休”的说法,意味着晚立秋年份高温可能持续,“秋老虎”出现概率较高。2025年立秋处于中伏第9天,末伏始于立秋后5天,形成“秋包伏”现象,进一步延长了暑热期。从农历特殊性来看,2025年立秋为农历闰六月十四,按“月份划分法”属“早立秋”,但“时...
四、2025年立秋不一般?60年一遇?
是的,2025年立秋不一般,被称为“60年一遇”。其特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时间节点特殊:2025年8月7日13:51:19(公历)立秋,农历是闰六月十四。由于闰六月的存在,这个立秋实际上相当于农历七月,属于“晚立秋”。农谚“晚立秋热死牛”,预示立秋后可能持续炎热。多重传统属性叠加:一是“母秋”...
五、三伏是怎么算的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起始,持续10天。以2025年为例,夏至是6月21日,首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个是7月10日(庚辰日),第三个是7月20日(庚寅日),这天起进入初伏,到7月29日结束。中伏从7月30日(庚子日)至8月8日,共10天。立秋为8月7日,立秋后首个“庚日...
2025三伏时间表来了:热浪为何更凶险?
一、2025年三伏时间表初伏:7月20日 - 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 - 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 - 8月18日(10天)二、热浪凶险的主要原因1. 气象条件加重高温压力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5年夏季强副热带高压将使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0.5-1℃,高温日数显著增加,晴热少雨天...
立秋当天上午是空秋,下午秋雨多?今年立秋几时?背后有什么说法
2025年立秋时间为8月7日13时51分19秒(农历闰六月十四,下午)。“立秋当天上午是空秋,下午秋雨多”是古人根据立秋时辰预测降水的农谚,上午(12点前)立秋为“空秋”,预示秋季干旱少雨,影响收成;下午(12点后)立秋为“水秋”,预示秋雨充沛,利于作物生长。按照这个农谚,2025年立秋在下午13时51...
今年立秋是早是晚?有啥说法?
2025 年立秋是农历闰六月十四,未入七月,属于早立秋,按照这种说法,凉爽的天气可能较早出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科学角度来说,立秋早晚与气候凉热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实际的天气情况受到大气环流、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准确了解天气变化,还需以实时的天气预报为准。
2025三伏天不一般,老人说“10年不遇,最短三伏”,有何预兆?
立秋卡在中伏尾声,形成“秋包伏”格局。2020年同样“秋包伏”,多地出现高温纪录。专家预测,今年8月中下旬华北、黄淮地区可能再现“干烤模式”。母伏+闰六伏:入伏当天是农历双数,属“母伏”,意味着雨水多、湿度大。三伏天横跨农历六月和闰六月,即“闰六伏”,民间有“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的...
2025年立秋是几月几日
2025年立秋是8月7日1点51分,农历闰六月十四。以下是关于立秋节气的一些重要信息:含义:立秋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立”表示开始,”秋”表示秋季,所以立秋即秋季的开始。时间:立秋通常出现在阳历的8月7日或8日左右,2025年的立秋具体时间是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