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中元节祭拜的是谁?
一、潮汕中元节节日习俗
潮汕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的重要民俗节日。源于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会”,民间称之为“鬼节”。这一天,人们除祭祀祖先外,更大规模地救济孤魂野鬼。据《乾淳岁时记》记载,道教和佛教都会在这一天举行斋蘸等会,民间也在此日祭祀先人。此节日流传自佛经“目连救母”故事,其经典出自《大藏经》。目连尊者被地
二、潮汕的鬼节是几月几号
农历六月初六称“鬼担西瓜”,是新鬼过奈何桥的日子。在部分潮汕地区(如潮州),人们视其为“鬼节”,会有插桃枝辟邪、祭祖“过桥”等习俗,祭祀新逝亲人时会备西瓜、“桥板”粿等祭品,并且当晚忌外出,传说新鬼会“担西瓜”过奈何桥,这一节日侧重家庭对新逝亲人的纪念。农历七月十五即中元节,正日...
三、潮汕人的习俗
劳热是潮州人民对土地崇拜的体现,这种崇拜催生了“土地之神”的说法。潮州人尊称土地公为伯公,普遍在店铺、家和工厂供奉。劳热作为潮州的传统习俗,已传承上千年。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独有的习俗。当地15岁(虚岁)的孩子要经历这一仪式。家庭会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或七月十五中元节,或选择其他日...
四、七月半,中元节,盂兰盆会,潮汕人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潮州人在七月半,即中元节,举行传统习俗以纪念先祖和普渡众生。此节日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潮州人依循古例,向祖先报告秋收的喜讯,并以新米等物品作为供品。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潮州人也希望为祖先的灵魂提供温暖的衣物,因此在祭祖时,即使家境贫寒也不会缺少供品。中元节不仅是祭祖之日,更是大规模赈济...
时年八节时年八节
端午节:五月五日,纪念屈原,潮州有龙舟竞渡的盛事,并包粽子以吊祭屈原。中元节:七月十五,俗称鬼节,潮州人家门上挂五瑞,以祈求平安。中秋节:八月十五,有芋头祭祖、拜月、烧塔等民俗活动,寄托着人们的情感与历史记忆。冬至:潮州人祭祖、吃甜丸、上坟扫墓,象征着团圆与平安。除夕:又称年夜,是...
潮州的中元节风俗有哪些
据史载,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天下后,曾在中元这一天,作万缘超度的盂兰盆会,征召僧尼二万余众,超度了七七四十九天。佛道两家都在这一日祭起法器,为阴阳世界做功德,故被民间融为一体。潮州的中元节风俗有以下几点:一、普渡施孤 潮州华侨众多,死于侨居地而无子孙祀拜者,被乡亲视为孤魂。潮州“中元节...
潮州鬼节是几月几号
潮州鬼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潮州鬼节,也被称为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普遍认为这是阴间的“鬼门”开启的日子,因此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纪念先祖和安抚亡灵。这一传统在潮州地区尤为盛行,人们通过摆放祭品、烧纸钱等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
潮州鬼节是几月几号
潮州鬼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潮州鬼节,也被称为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以下是关于潮州鬼节的几个要点:日期:潮州鬼节固定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意义:民间普遍认为这是阴间“鬼门”开启的日子,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纪念先祖和安抚亡灵。起源:潮州鬼节的起源与中国传统文化...
潮汕地区的“出花园”是什么意思
出花园”,便不再受其庇护,此后不再进行祭拜。关于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有一个源自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的传说。林大钦小时候因为穿红皮屐而得到老者的公鸡奖励,并在后来真的中了状元。因此,潮人认为这是吉祥的预兆,孩子们在入学和“出花园”时都要穿红皮屐和吃鸡头,以期带来好运。
潮州的地方风俗习惯有哪些?
1.盂兰盆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潮州人会庆祝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烧纸钱,并为祖先准备丰盛的祭品。2.中秋烧塔:中秋节期间,除了赏月、吃月饼外,潮州还有烧塔的习俗。人们会用砖瓦砌成塔状,然后点燃,火光四射,象征着吉祥和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