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天师府法印
1、张天师螭龙钮白玉印
印文含义:“阳平”指四川省青林县阳平山,居道教“二十四治”管理中心之首;“治”是道家从事法事活动的场所;“都功”为治中职事,亦即道教的首领。法印地位:此印为世代天师嗣教的法印,今道士上章及表奏符压皆用之,是龙虎山天师府法物中极为重要的一枚法印。五、价值与意义 历史价值:作为道教法印,它见证了道教在历史
2、张天师螭龙钮白玉印和田玉资讯
4. 这枚印是历代天师嗣教所用的法印,道士在进行章表奏符等活动时都会使用。5. 阳平指的是四川省青林县阳平山,治是道家法事活动的场所,都功为治中职事,即道教首领。6. 江西省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认为,这枚印是龙虎山天师府的重要法物,螭龙印钮体现了其尊贵的地位,历代天师一直使用。7. 这枚白...
3、张天师螭龙钮白玉印和田玉资讯
螭龙形象在古代玉器中常见,象征着尊贵与权威。印文内容:印面为阳文九叠篆书“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印文线条流畅,结构严谨。此印为世代天师嗣教的法印,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历史背景:据考证,印文“阳平”是指四川省青林县阳平山,此印与道教有着深厚的联系。阳平治都功印为龙虎山天师府法物中极为...
4、道教法印
龙虎山张天师所掌法印。据传张陵曾遗下“阳平治都功印”一枚,天师世家奉为秘宝,其后宋宣和年间,曾赐龙虎山天师《神霄玉文之章》铜印;明嘉靖五年,赐银刻“阳平治都功印”,加上张氏子孙续有添造,故其印有多颗,仅现存于江西省博物馆而言,即有天师官私法印十一枚。统称天师印,而以“祖遗阳平治都功印”、“...
授箓传度的授箓程序
其授箓程序是:一、先由要求授箓人,填写《授箓申请表》,并由所在地的宫观、庙、院,或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在表上签注介绍意见,报送天师祖庭嗣汉天师府。二、天师府就申请授箓表,进行审查考核,然后通知授箓弟子定期来府参加授箓醮仪。三、来府授箓期间,天师府根据授箓弟子应具备的授箓条件进行培养训练...
张天师道?
自元明时期起,龙虎山张天师的正一法独掌天下。明朝时,张天师法得到朝廷的重视,张天师获得传授符箓的特权,各地正一道士受箓需至龙虎山请受。法印与法箓: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龙虎山正一玄坛之印”,自此龙虎山张天师法需盖此正一玄坛法印。受箓道士需提出请箓法词,依照祖天师张道陵...
郑三泉大师简介
道长原名郑天泉,法号郑三泉,出生于1963年,现居住在福建省福州市。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家风浓厚,自幼就通读古书,尤其喜欢阅读《道德经》、《庄子》、《太平经》等道家经典。后来,他师承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潜心修行,致力于超凡脱俗的宗教活动,成为了一位通晓仙术的道教大师。郑道长现...
道教法印的种类
城隍神的官印,系模仿凡间府、县官印造成。依府、县品秩,其印用铜。又明清时传城隍逮于龙虎山嗣汉天师,故其印由天师颁发。原来凡府县建有城隍庙即有此印,现遗留已极少。今上海道教协会存有上海县城隍印,其印正方形,边长90毫米,高110毫米。印文为篆体阳文九字,分三行排列。边款前镌“上海县城隍显佑伯印”;右...
天师世家裔孙张道祯 袭职六十四代天师
中国江西省龙虎山上的留候天师世家全体族人也对台湾省的张道祯有所勉励,族长张明喜更将祖庭上之法印亲手交给台湾省的张道祯带回台湾 袭职,代表著留候天师世家的传承与期许。这个张道祯当然是正宗的六十四代张天师了..
天坛玉格目录
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九品)二品:正一盟威经箓三品:上清五雷经箓四品: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五品:上清大洞经箓正二品:上清大洞经箓(一般仅限于天师真人职衔)正一品:上清大洞经箓(最高级别,属天师真人)龙虎山张天师法派的授籙仪式中,还包括颁发职牒、符籙、法印等法器凭证,如天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