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正月十五农村习俗
1、安庆春节特有风俗是什么?
1、抛头狮 “抛头狮”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习俗,以肥西门歌、舞狮、崇祀活动为载体。其中,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在自己的上半身,举套之间便有了一个向上抛的动作,故称为“抛头狮”。2、玩旱船 每逢正月十五,在合肥城乡还常常可看到玩旱船的习俗。旱船的“灯芯...
2、我们中国安庆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当然,既然有请祖,就有送祖,“送祖”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炸圆子 圆子意味着年年岁岁全家团团圆圆。安庆民间凡是为红白喜事举办的宴席,圆子必会登场。做圆子的主要原料有糯米、山芋粉、香油及葱、酱油、鱼或肉等佐料。圆子炸得又大、又松柔,香味可口。在一些乡村,村民们还会把炸好的圆子送...
3、安徽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民间有燃灯、观灯的习俗,每逢这一天,大街上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花灯,故又名“灯节”。后来,元宵燃灯的习俗,渐渐演变成望月夜游、赏灯观灯。在我省各地,每逢正月十五,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赏灯夜游的庆祝方式。年味正浓是元宵 临近元宵这几天,淮南市大通区上窑...
黄梅戏闹花灯简介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
正月十五话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小过年”,在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除了赏花灯外,吃元宵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
安庆过年的习俗
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春节忌讳(仅共参考,并非宣传迷信) 中国人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地方在过春节时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心,万事如意。由初一至初十的禁忌有: 初一...
农村俗语:“上灯圆子落灯面,上元无雨多春旱”,今年春天旱吗
而释迦牟尼示现神变的时候,恰好是东土的正月十五日。人们为了记念佛祖神变,便在这一天举行了燃灯法会,随之正月十五燃灯风俗就演化而来。所以我们的故元宵节又称灯节。上灯圆子也是指在这一天我们要吃圆滚的元宵。落灯面,是指在正月十八落灯的哪一天,很多地方都爱吃面,细长的面也寓意着长长久久...
写安庆春节习俗的作文
但是这“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将挨家挨户地讨“吉利钱”。大年初一的早上,会有很多的孩子成群结伴地去家家拜年,说些吉利话,便会得到很多糖果,所以每家每户都要备好一些糖果。在这天不能扫地,连茶水也要倒入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将财气扫或泼出去。这天一般...
安徽春节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时间跨度长,各地习俗独特。从腊月二十三至三十日的年尾,至正月十五的年头,尤其是正月初一,被统称为“年头岁尾”,期间安徽各地的民俗活动繁多且富有深意。过小年,民间有“祭灶”的习俗,象征送灶神回天宫报告家庭生活。祭灶时间各地不一,但男主人...
安庆什么时候过小年
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民间有祭祖、祭灶的习俗,提前一周进入过年氛围。民谚: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