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知十出处
一、闻一知十出处
“闻一知十”这一成语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之一,具体指颜回具有极强的理解力和推导能力。 成语完整表述为:“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吾闻之也: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二、“回也闻一以知十”的出处是哪里
“回也闻一以知十”出自先秦佚名的《论语七则》。“回也闻一以知十”全诗《论语七则》先秦 佚名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 同:逾)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三、成语“闻一知十”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闻一知十”出自于哪里?
成语“闻一知十”的历史典故是孔子学生子贡自谦不如颜回的故事,该成语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历史典故: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子贡和颜回。子贡虽然能干,曾在鲁国受到齐国威胁时游说各国,挑起大国间的混战,使鲁国免去一场浩劫。但孔子认为子贡还是比颜回要差一些。有一天,孔子问子贡:“...
四、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的出处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的意思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的出处是南宋朱熹的《朱子全书·学三》。意思是能够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出处:该句出自南宋朱熹的《朱子全书·学三》,原文为“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意思:这句话表达的...
闻一知十
闻一知十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闻一知十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口才很好,很有外交才能。齐国田常想进攻鲁国,孔子派子贡前去游说,子贡于是挑起齐国、吴国、晋国之间的矛盾,让鲁国免战。孔子问子贡与颜回哪一个优秀一些,子贡说...
闻一知十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出处:《论语·公孙长》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
成语解释"闻一以知十"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出自】:《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近义词】:闻一知二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什么叫闻一知十?
闻一知十,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白话文:我怎么敢指望回?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我听到一个以了解二。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闻一知十成语故事成语“闻一知十”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闻一知十 【拼音】wényīzhīshí 【解释】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成语故事】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干,孔子周游列国,子贡随行,关于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贡去办。有一次,齐国准备征伐鲁国,孔子想派弟子前去护卫,许多弟子纷纷自荐。孔子最后还是挑选了子贡。子贡果然不...
闻一知十是什么意思 闻一知十的意思
读音:[wén yī zhī shí]出处:该成语出自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公冶长》,原文为“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意指弟子颜回在听到一点信息后就能推导出很多内容,而弟子子贡则只能推导出较少的内容。例句:如许地山在《玉官》中所写,“她每是讲头解尾,闻一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