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间超度亡灵

匿名2025-05-06 05:5088 阅读27 赞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停丧: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守候在棺边痛哭,以示忠孝。前来吊丧的亲朋,均戴麻巾。男的束于左臂上,女的扎于头上,以示哀悼。道公日夜念经文。给死者超度亡灵。出殡...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3.悼唁、守灵 装棺入殓后,孝男孝女一律披麻戴孝,席地坐在灵柩两旁,守灵期间,亲生子女一律斋食。请法师超度亡灵,设坛开吊。在死者埋葬前一天,亲朋好友祭三牲果品,读祭文,送挽幛,以追念死者功德。4.出殡 出殡前,孝男跪拜于地,让灵柩从身上掠过,长子引幡,亲友后跟,在路口让外家“拦路祭”...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三、广州做道场做功德的方式 广西做功德的习俗

贫穷之家一般是在人死后的第二天晚上,延请僧尼3—5名做“半夜光”道场,僧尼摇铃敲磐,当尸祈祷,吟诵倒头经,为死者消灾,超度亡灵。有的人家则在寺院、道观中请僧尼或道士诵经超度消灾,来代替在家中厅堂中的打斋。潮汕人在丧事期间所做的功德活动大致分为:“亡斋”、“四出斋事”、“求忏解结...

四、客家人把七期称为什么 两广一带做七是怎样的

客家人把七期称为“酬七”、“筛七”或“做七七斋”。每届七期,多数地方的孝子孝孙要着孝服备牲醴哭诉祭奠,有的还请僧道做法事超度亡灵。其中四七为“妹子七”,该日的开销全由出嫁女负担。大埔人将做七称之“奠七”,做三七时,用“纸糊灵屋,谓魂帛入灵”,且“设席加厚,以谢前时用事...

广西南宁丧事有什么习俗?

旧时,老人去世后通常会请道公做道场。入棺当晚会请道公为死者打醮超度。道场用平话或壮话演唱,内容主要是颂扬死者的功德和一生的艰辛,规劝儿女如何做人,以及对死者亡灵的慰藉等。道公边唱边敲击鼓、锣、钹、铃等乐器,有时手持道具边唱边跳。道场一般做一晚,也有做三至五晚,甚至七天的,俗称“...

广西有哪些生活和说话禁忌

广西隆林县一带民间认为,妇女有月经“不干净”,尤忌媳妇睡楼上,祖宗会责怪。壮族对食物的选择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禁忌,以前部分人不吃牛肉,可能是崇拜和爱惜牛的缘故;有些人禁吃狗肉,有些人却将之视为珍品、补品。但是各地壮人就餐时的礼仪却是颇多的。他们普遍敬老爱幼,热情待客。晚辈要给长辈端碗盛饭,递碗时...

中元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施孤是指在中元节期间,人们会给孤魂野鬼施舍食物和钱财,以示慈悲。普度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超度仪式,旨在超度亡灵,使他们得以解脱。特定地区的特色习俗:如广西地区的人们会在中元节吃鸭子,认为鸭子可以搭载亡灵在阴阳两界穿梭。福建地区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等习俗,体现了当地对中元节的重视。泰国...

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也称为中元节或盂兰盆节。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当时人们在这个时节会举行向祖先亡灵的献祭仪式,以表达敬祖尽孝的传统理念。中元节的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它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祖先的敬仰以及对于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视。在中元节这一天,民间有...

莫吊诸俗是什么意思 做道场与做佛事是什么

莫吊诸俗,是指丧家为亡者举行的悼念活动,以及亲友到丧家吊唁、哀悼亡人和慰问丧家的活动。做道场与做佛事,在中国汉族的丧事中,是请道士或和尚或巫师等进行的宗教仪式,以超度亡灵、安抚家属心灵。开路仪式则是为死者开出一张到阴间的路条,也就是旅行证明,由道士或和尚进行,确保死者在阴曹地府通行...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