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阴历七月十五节风俗
1、七月半我们浙江绍兴地区为什么要放湖灯灯啊?
回答: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
2、酒俗时节酒
喝端午酒成了这个卫生节日的重要习俗,寓意着避邪和迎接盛夏。七月半酒: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鬼节,绍兴人会摆设七月半酒,以祭祀亡灵。这一天,河中点灯,河蚌壳中的菜油与河灯在水面摇曳,增添了节日气氛。冬至酒:冬至时节,绍兴人会举行祭祀活动,焚烧寒衣以示关怀。而冬至酒席则成为亲友团聚的时刻,既...
3、店口镇风俗民情
店口镇的丰富民俗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三江口水灯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夜晚,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人们会结伴前往江边,他们手提竹篮,篮中藏着精巧的创作,或是蚌壳精心编织的船,或是纸折的轻舟。他们揭开盖布,小心翼翼地将一小截蜡烛置入其中,然后轻手轻脚地将水灯放入江流,让其在水面轻轻...
4、绍兴的“四时茶俗”
端午节,绍兴人除了包粽子,还有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后,人们会以浓茶消解燥热。家庭中常备一缸浓茶,供家人饮用,茶与节庆习俗相辅相成。而盂兰盆会期间,绍兴人会在家中天井设茶水供鬼魂饮用,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更是鬼魂放行的日子,民间会演目莲戏,戏台旁的大缸“青蒿茶”则供看客消暑解渴。
5、汤和文化艺术
宁城庙会汤和民间文化艺术节,俗称“抬佛”。此活动源自明朝时期,温州沿海地区遭受倭寇侵扰,汤和临危受命,指挥军民抗倭,为国建功,为民造福。为纪念汤和,东南沿海民众在1528年于温州宁城所要塞城内建庙纪念,奉为民族英雄,并于每年正月初九和七月十五举行两次大型祭祀活动。由于汤和庙一度改称“城隍庙...
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深刻的请来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普遍开展祭祖活动。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
我想了解萧山的一些风俗习惯,谁能简要地概括一下呢?
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村民们杀鸡杀鸭,庆贺半年节。无独有偶,广西桂北地区也有此习俗,但时间为农历六月初一。想是半年总结,犒劳三军。一来祝贺已取得的收成,二来祈祷下半年有更好的成绩。该民俗少为人知,推广尚需假以时日。 萧山人也有过“七月半”的民风民俗。民谚说:七月十三夜,丰都鬼门开。相传每年农历七月...
节日习俗
将祖先请到家中祭祀的节日一般为除夕和七月十五,俗说“请老的”,其他祭祀节日均为到坟茔去祭奠。 除祭祖以外,还要祭祀后稷。长山一带有“拔麻棵棵”的习俗。到秋田里,拔上少许黍子、谷子、秫秫、芝蔴等,用茼蔴捆成一束,放在大门顶上。拔取的谷物是最差的,意思是让后稷祖师进门看见庄稼长得不好,希望再教一些...
在端干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和主要活动是什么
秋瑾虽然是六月初五殉国的,但是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复哀其忠勇事迹,乃将其与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合并举行纪念,也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这位女英雄、女诗人。二、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和主要活动: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
端午介的典故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