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大年正月初五习俗

匿名2025-05-04 17:4779 阅读22 赞

一、莆田初五过大年的风俗

此外,“做大岁”期间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白额春联、初二不探亲等。白额春联是指在红纸春联的上方留出一截白纸,表示对逝去亲人的缅怀;而初二不探亲则是因为这一天被视为探亡日,不适宜走访亲友。总的来说,莆田初五过大年的风俗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也体现了当地人民顽强不屈、团结一致的精神...

莆田初五过大年的风俗

二、莆田人为什么做大岁

因此,从嘉靖四十三年(1564)起,每年就提前以农历正月初二日为探亡期,俗忌到亲友家探视;又于正月初五日再“过年”,俗称“做大岁”,以示纪念沉痛难忘的历史,至今没有改变。(按:仙游县“做大岁”是正月初五日;莆田县“做大岁”则是正月初四日,可见旧志或史料所记,也有出入之处。)。

莆田人为什么做大岁

三、为什么莆田市过两次大年

正月初十到二十,是元宵节的时间。与闽南大部分地区一样,莆田也有闹元宵的习俗。虽然庆祝活动一般不在正月十五,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闽南地区。这也是本人每年元宵节回乡的原因。

为什么莆田市过两次大年

四、福建大年初五有什么风俗吗

福建大年初五的风俗主要有迎财神、送穷和吃饺子等。迎财神是福建大年初五的重要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准备糕果、香烛等供品,沐浴净身后燃放鞭炮、焚香礼拜,虔诚迎接财神,祈求新的一年财源滚滚。送穷也是大年初五的一个特色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大扫除,清理垃圾,寓意...

福建大年初五有什么风俗吗

五、莆田过大年的来历

正月初四则被称为“大年夜”,也有人称之为“做大岁”。4. 在莆田,正月初五也被视为新年的第一天,与正月初一的传统习俗相同。早餐通常食用炒面,被视为一年中最美味的早餐,之后居民会互相拜访。5. 莆田,古称“兴化”,亦称“莆阳”或“莆仙”,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闽中地区。

莆田过大年的来历

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莆田从明代开始有一个独特的民俗,过年要做两次岁,即三十暝和初四暝。莆田初四(仙游部分地方为初五)要和大年三十一样,重新过一次大年,规模一样隆重。这是因为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到处杀掠,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军打败后始返。由于家家都避难外地,没法过大年,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为了...

莆田为什么要过两次年?莆田“做大岁”的历史由来!

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时的正月初一,但现今社会,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一般正月初六就开始上班了,所以现在不很隆重了。正月初十至二十:过元霄,与闽南大部份地方,莆田人有闹元霄的习俗;所不同的是,一般没有固定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但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闽南地区,这也是本人每年均在...

收集莆田春节的传统节俗5个

同时将二月初二日约定为正月初二日,作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俗称探亡日。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同是莆田市的仙游县岁时风俗,与莆田市区(原莆田县)又不相同。莆田是正月初四“做大岁”,而仙游县却是正月初五“做大岁”。这是因为那年倭寇攻陷莆田城后,次年冬大...

做大岁由来

这个习俗的由来还与相邻的莆田有关,据《倭祸记》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倭寇侵袭,莆人于二月初二日开始返回城市探视亲友,并在初五补行过年的传统。后来,这一习俗与春节相结合,提前至正月实行,形成了初二探亲的禁忌和初五做大岁的习俗。仙游作为莆田的同郡,也沿袭了这一抗倭纪念的风俗。《...

大年初五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五的习俗包括赶五穷、迎财神、吃饺子、开市和放鞭炮等。“赶五穷”是指赶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寓意摆脱穷困,追求美好生活。人们会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轰赶出去。“迎财神”是因为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