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祭拜八月十五
一、潮汕有什么风俗文化 中秋习俗有哪些
2. 拜月 习俗内容:潮汕地区中秋拜月主要由妇女和小孩参与,晚上在院子里或阳台上设案祷拜,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这一习俗与反抗元朝统治的民族压迫历史有关,民间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后人把这一天当作纪念日。3. 烧塔 习俗内容:中秋夜烧塔在潮汕地区也很盛行。塔多用碎瓦片砌成,高约13公尺不等,中秋晚上点火燃烧,火旺时泼
二、潮汕人拜月娘是怎么祈求
潮汕人拜月娘祈求的方法是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时节,柚子、柿、杨桃、石榴、油甘、凤梨、林檎、芋头、柑等果蔬,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有些人...
三、中秋节潮汕拜月娘风俗
中秋节潮汕拜月娘风俗是:拜月一般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晚饭后,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后,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芋头等供品摆上桌...
四、拜月娘是嫦娥吗
拜月娘是拜嫦娥。在潮汕地区,每家每户会在八月十五中秋夜“拜月娘”。拜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亮的崇拜,后来民间相传嫦娥的故事,作为天体的月亮被人格化,故称其为月姑或月娘。拜月娘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之说。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
中秋烧塔的来历的意义
元朝统治下的百姓,受到元朝蒙古贵族的剥削压迫,忍无可忍之下,白莲教红巾军发动起义,打算推翻元朝统治,在全国的响应下,潮汕人民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的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烧猛火,作为行动信号,一齐动手,准备起义。自此,烧塔成为了中秋节的习俗之一。烧塔前的祭拜仪式也是重中之重。由村里...
潮汕中秋的习俗
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的主体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拜月的贡品主要有柚、柿、杨桃、石榴、油甘、菠萝、林檎、芋头等果蔬以及月饼、糕点、煎堆、油饼等。在农村...
潮汕人过中秋节习俗(400~500字)作文
潮人制作月饼,以之祭月,并相互馈赠的习俗由来也久。明陈天资《东里志》云:八月十五日,“人家儿女,于月下设糕饼果品衣环之物,类月而拜,以请月姑。”清嘉庆《澄海县志》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士庶家以月饼相馈。”清光绪《海阳县志》载:中秋“制团圆饼,号‘月饼’”。潮汕人以...
南北方中秋节习俗的区别?
南北方中秋节习俗的主要区别如下:南方: 中秋拜月:广东潮汕地区有中秋拜月的传统,主要由妇女和小孩参与,象征对月神的敬拜,寓意团圆与和谐。北方: 祭拜土谷神:山东省庆云县的农民会在八月十五祭拜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表达了对土地和丰收的感恩之情。 祭月与祭祖:在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人们...
潮汕的中秋习俗
在潮汕,自古有中秋节有拜月的习俗,但拜月是潮人妇女和孩童的事。“女不祭灶,男不圆月”,古已成例。潮人拜月称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称为月娘。妇女拜月的重要心愿还在寻找一个好夫婿。潮汕有一首民谣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
潮汕民族风俗
八月十五是潮汕人庆祝“拜月娘”的日子,这个传统习俗在天台或院子里进行。家庭成员会摆放水果、月饼、香案等供品,并且还会准备一种叫“百片糕”的糕点,这种糕点也被称为纸片糕或蒸糕。在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人们开始点燃香烛进行祭拜。八月十五这一天,潮汕地区也会举行类似于“乞巧节”的活动。在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