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正月初二送年风俗
1、春节的风俗和来历
送年在正月初二日落以后(有的在深夜),各家各户相继来到村头或墓地,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向祖圭叩拜,送祖先回茔,表示大年已过。这一风俗现在在某些地区仍有流行。走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平日走亲叫“出门”,正月走亲叫“出正月门”。走亲的顺序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是初二开始。未结婚...
2、青岛过年的 习俗有哪些
送年 旧俗初二送年。《胶南县志》记载:“初二晚上鸡叫送年,再度放鞭炮、吃水饺”。初二天黑,青岛农村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叩拜祖坟,“初二凌晨,再次烧香纸、放鞭炮,送祖先回归”,农村祭祖结束表示大年已过。
3、山东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地区特色习俗:鲁西南地区:初一早上不能将鸡鸭鹅等家禽放出来,以免“搅乱了年”。胶东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女主人会手持红烛,照亮家中各个角落,寓意用光明驱逐黑暗,赶走邪气。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习俗,年三十“请家堂”,寓意祖先与后代共度春节,不忘养育之恩。春节食俗:饺子:山东人...
过春节为什么要点香棍
各地拦门棍的质地、值班时间和作用各有不同。青岛的“拦门棍”必须用柳木做成,林州是桃木,鲁南一带用推磨和碾子的棍子替代。青岛崂山正月初二走姑家、姨家拜年时,傍晚吃饺子,焚烧天地牌位,撤去谷草及拦门棍,谓之“送年”。日照是初三拿去拦门棍,郑州是正月初五。拦门棍的作用包括防邪魔鬼祟、防孤...
过年都有哪些习俗?
送年 旧俗初二送年。《胶南县志》记载:“初二晚上鸡叫送年,再度放鞭炮、吃水饺”。初二天黑,青岛农村点燃蜡烛、香纸、鞭炮,叩拜祖坟,“初二凌晨,再次烧香纸、放鞭炮,送祖先回归”,农村祭祖结束表示大年已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e86767 2007-01-01 · 超过14...
青岛春节风俗, 最少50字
平日走亲叫“出门”,正月走亲叫“出正月门”走亲的顺序各地下尽相同,一般都是初二开始·未结婚的外甥代表父母到外祖父家拜年,因为出嫁的女儿在初二未“送年”前是不能口娘家的。即墨、崂山和青岛市区多在初三到岳父母家拜年,叫做“走丈人家”。初五不能去,说是“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莱西走亲则是“...
过春节为什么要点香棍
二是“拦门棍”值班时间不一。青岛崂山是正月初二走姑家、姨家拜年,傍晚吃饺子,供祖先,焚烧天地牌位,撤去谷草及拦门棍,谓之“送年”,即可以扫地、泼水。日照是初三拿去拦门棍。郑州是正月初五。济南历城有过“破五”的习俗,这天家家都包饺子,叫“捏破五”,合家饮酒吃团圆饭,畅谈年事,忌说不...
家乡的×××。 主要是家乡的风俗。偶的家乡是山东泰安!帮我写写吧5...
崂山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崂山沿海的渔村里,鞭炮齐鸣,渔民在船老大的带领下来到各自的渔船上送灯,预祝新的一年渔业丰收。农历清明节到谷雨期间,是崂山渔民祭海的时节。祭海时,渔民们在海滩上摆设猪、鸡、鱼三牲...
青岛过年习俗?!
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二送年之前,不能扫地和洗碗,不论这个地上有多脏,都不能扫,以免扫走了材气。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管这一套,一看地上脏了,拿起笤帚就扫,这是不对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该遵守的就一定要遵守,起码没有坏处。 邻里之间的拜年一般的要在天亮以后,简单地吃过了早饭之后,开始走动邻里街坊,进门...
guonian各地都不同吗
现在风气转变,近几年,打破这一传统习俗,有的地区,在正月初二就结队(有的还全家出动)下田挥锄整地和送肥到田头了。一些商店也打破惯例,初二、初三就开门。团拜:建国后,因为夏历新年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政府规定为"春节"。在温州,每年春节时间,党委和人民政府在元旦要举行"团拜",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