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的春节风俗及来历

匿名2025-06-06 09:1323 阅读7 赞

一、现在莆田人的做大岁于倭寇有关,请你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并记录下来。百度...

1. 做大岁是福建省莆田民间特有的春节风俗,即每年的正月初四、初五,与大年三十、初一元旦一样重新来过年。2. 这个习俗源于明代,是为了庆祝抗倭胜利,纪念戚继光和戚家军,至今仍然是莆田人的传统习俗。3. 莆田人至今不称“倭寇”而叫“倭贼”。在莆田,除了除夕家家团圆过年之外,还会再过一次年,当地人称之为“做大岁”。4.

现在莆田人的做大岁于倭寇有关,请你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并记录下来。百度...

二、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有哪些

二、祭灶公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祭灶”日,意味着送灶公升天。祭拜时会烧纸线,祈求玉皇赐福,带来丰收和富裕。三、二十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在莆田习俗中是个重要的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天通常晴朗,相传是“天官赐福”的时刻。也是行善积德的日子,人们会履行之前向神明许下的愿,将...

三、莆田为什么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的?背后有个十分悲伤的故事

特殊的纪念方式:此外,莆田人民为了怀念被倭寇残害的亲友,将正月初二定为“探亡日”,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以免把霉头带给别人。同时,莆田的春联也会留着一段白色纸头,以表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这种春联被称为“白额春联”。综上所述,莆田在正月初四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背后承载着一段悲惨的历史记...

四、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

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包括围炉做岁、白额春联、正月初二不走亲、做大岁、吃平安面、闹春、挑担盘、摆棕轿、赤脚蹈火和妈祖出游。围炉做岁:莆田人在大年三十会围炉吃丰盛的年夜饭,这被称为“做岁”。白额春联:莆田春联的独特之处在于上方会留有一抹白额,这是为了缅怀先人并鞭策后人。正月初二不走...

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

莆田春节的传统风俗

四、莆田的春联上方常常有一块白纸,这被称为“白纸额头”,这一习俗源自清朝,至今在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地仍然保留着贴白头春联的习惯。五、莆田的元宵节是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直到正月廿九才结束,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元宵节之一。这个节日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是一年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节日活动。

莆田过大年的来历

1.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莆田遭受倭寇的侵袭,他们在当地肆虐,直到次年正月初一,戚家军成功击败倭寇,民众才得以重返家园。2. 由于那一年春节,许多家庭被迫逃离家乡,未能按传统庆祝,因此决定在正月初四晚上补过春节。3. 这一传统是为了纪念那段痛苦的历史,民间习俗将除夕定为小年,正月初四则被称为“大...

莆田春节有什么习俗

春节是莆仙地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至初五被称为“五日岁”。年初一早晨,人们会开门放鞭炮,拜祭神明和祖先,然后全家人一起吃线面,每人一碗,寓意全家长寿。初二不拜年,初三开始有“迎年”的习俗,初四继续“迎年”,并保留有“为菩萨乞草”的传统,由儿童捧着神像,在鼓乐队的陪伴下...

莆田民间传统节日

在莆田和福清,正月初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禁忌走访。这一习俗同样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的入侵,当时许多人在灾难中丧生。戚家军击败倭寇后,回家的人们悲喜交加,忙于处理逝者的后事,因此初二日走访他人家被视为不吉利。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探亡日”,人们在这一天避免互相走访,即使是亲朋好友...

莆田人过春节的习俗

莆田人在迎接春节时有一系列传统习俗。首先,他们会在过年前进行彻底的大扫除,这象征着将一年的霉运清除,以期在新的一年里迎来好运和清新。接下来,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家家户户会忙碌起来,制作豆腐和红团,以及购买各种年货。炸豆腐因其吉祥的寓意而成为莆田人过年的必备食品,而红团则是节日中不可或缺...

莆田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莆田市民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传统风俗?1. 制作红团 春节期间,莆田家庭会制作红团,这通常发生在腊月廿七或廿八。红团象征着红火和团圆,是用糯米面团包裹绿豆或糯米馅料,再用印有吉祥图案的模具一敲一压而成的。制作完成后,红团会被放入蒸笼,用大火蒸熟,红艳艳、亮闪闪的红团使得年味变得更加浓郁。2....

热点